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升温,各类环保谣言层出不穷。今天小编整理了十条在朋友圈流传甚广的环保谣言,看看你中招了几个吧?
谣言一:吃猪血、鸭血等动物血能除雾霾。
真相
首先,消化道和呼吸道是独立的通道,进入消化道的动物血和吸入呼吸道的粉尘没有关系。
另外,动物的血浆蛋白和人血的成分大致相当,都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不会产生任何具有除尘功能的新物质。
谣言二:住宅旁边手机基站越多,辐射越大。
真相
首先,一般城区手机基站的辐射功率本都不大,典型的功率是30W左右,最大的也就300W左右。根据计算,功率为300W的基站在10米距离上的辐射功率密度是0.24W/m2,这个数据相当于地球上太阳光辐射功率的四千分之一。
其次,我们的生活区与手机基站的距离一般都会在100米以上,离300W基站100米距离上的辐射功率面密度是10米距离上的1/100,远远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的国家标准。所以只要离基站100米以外,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基站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谣言三:飞机洒药治虫时,我们需要躲避。
真相
当遇到虫害时,我们可能会采取飞机洒药的方式。有人担心户外活动和晒衣物会影响人体健康,但这也是无需担心的。
因为首先,飞机洒药会选取非人口密集区的林地上空,离居民区很远。其次,飞防药剂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人畜无害,况且,我国的飞防林业病虫害工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安全系数高,所以不用躲避。
谣言四:建筑的9-11层是扬灰层,空气质量最差。
真相
从专业上来说,地面排放污染物在垂直高度上混合的最大高度称为“边界层”,边界层越高混合的空间越大,地表空气质量越好。
从边界层的角度分析,不存在所谓的扬灰层,9层-11层高度最多40米,始终在边界层均匀混合的高度内,污染物浓度和地表不会有很大差别,和20层也不会有很大差别。
总之,一般情况下,近地面细颗粒物PM2.5的分布比较均匀,其浓度值随楼层变化差别不大。“九到十一楼是扬灰层”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谣言五:粉丝如果能被点燃,就是用塑料做的。
真相
粉丝类的食品全都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而淀粉类产品本身就是有机物,很容易燃烧,燃烧后的产物也都是一样的,所以用燃烧判别粉丝是不是塑料做的不靠谱。
谣言六:给车加油时,只加半箱既省油又减负重,对发动机好。
真相
油泵在工作时温度较高,浸泡在低温的汽油中能够有效的降温散热,如果油箱中的液面总是过低,就会影响油泵的散热,缩短油泵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油灯亮的时候,汽车颠簸时油泵会经常的抽空,加重发动机负担。
专家建议,在油箱剩下四分之一的时候就应该及时补给,千万不要等油灯亮了才去加油。你记住了吗?
谣言七:长颈鹿原来是短脖子,是因为够树叶才越长越长。
真相
长颈鹿的长脖子并不是来自“用进废退”的原则,而是因为变异成为长脖子的长颈鹿能获得更多的食物,有了生存优势。此外,长脖子的长颈鹿相较而言,更容易找到配偶。
谣言八:鱼只有七秒的记忆。
真相
鱼只有7秒记忆,是来源于早期的鱼类记忆测试。但其实,这种方法有误。后来,有大量研究表明,鱼能够保持10天至3个月的记忆,金鱼和鲶鱼甚至很可能有长达一年至数年的记忆。
谣言九:蚯蚓被切断,一定可以重新长出肢体而再生。
真相
众所周知蚯蚓拥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但这种再生是有条件的。年龄、营养、体节数、身体部位,以及环境条件都会对蚯蚓的存活再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并非总能再生成功的。
谣言十:熊不吃死的动物,遇到熊时最好躺下装死。
真相
“熊不吃死的动物”并没有依据,即使熊不饿,躺下装死的人也容易被当做“玩具”而遭受袭击。遇熊之后,应该保持镇静,不要激怒熊,同时评估周围环境,缓慢顺风倒退离开,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