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有些人因为嫌厕所臭、衣柜有霉味、车内有怪味和鞋柜散发异味,就买人工合成的室内、车用芳香剂、衣物及猫狗芳香剂、香水、香膏、喷雾发胶、樟脑丸、精油等等来使用,希望借此清新空气,让满室馨香。但是问题来了,有的人一走进充斥着芳香气味的空间,就会猛打喷嚏、眼泪直流、头疼、喉咙痛,待的时间久了,还会出现头昏脑胀、呼吸困难等症状。“恋香者”视芳香剂为改善生活质量的好东西,有的人则避之唯恐不及。芳香产品到底可不可用?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香熏蜡烛影响发育还致癌?
很多人视香熏蜡烛为疗愈小物,纷纷“拔草”。大多数蜡烛由固体石蜡制成,固体石蜡是石油加工链最底端的副产品之一,甚至排在沥青提炼之后。它一经燃烧,容易产生甲苯、苯等致癌物质,跟汽车尾气的成分差不多,会影响大脑、肺部和神经系统,甚至导致发育障碍。为了使蜡烛的烛芯保持挺立,一些厂商还用金属烛芯代替棉线烛芯,美国环保署的一份报告显示,长时间或大量燃烧金属烛芯会造成居室内空气的铅、镉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香味石蜡蜡烛的危害不只发生在燃烧之后。2016年,美国帕克兰学院研究人员选取了“清新棉麻”“迷人花香”“奇异果香”等6种市场上常见香型的石蜡蜡烛进行分析,发现除“草莓味”蜡烛之外,其他蜡烛在点燃前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都比燃烧后释放的多,尤其是“奇异果香”型,几乎是燃烧后的4倍。这些有机物包含乙醇、乙醛等物质。此外还有多环芳香烃(PAHs),这是包括芘、萘、蒽等100多种化学物质在内的致癌物,通常在垃圾、木头、汽油等被焚烧之后产生,对人体的危害除了致癌,还可造成出生缺陷、神经系统失调和过敏性疾病等等。
该研究发现,香味蜡烛的燃点越低,释放到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就越高,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大。
实验还比较了不同蜡烛燃烧之后的灰烬,发现香味蜡烛的灰烬明显比无香蜡烛多,并且香味越浓烈,灰烬越多。这是因为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芳香物质”添加得越多,蜡烛的碳氢比就越高,对石蜡起到了软化作用,使得蜡烛的燃烧时间变短,燃烧更加不充分。灰烬的成分包括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等。
“伪装者”柠檬烯产生甲醛
除了香薰蜡烛,居家产品中还有空气清新剂、带香味的洗涤用品等。2016年,英国约克大学国家大气科学中心化学教授阿拉斯泰尔·刘易斯,与英国广播公司(BBC)系列节目《相信我,我是医生》的研究团队联手,针对室内芳香产品的危害开展调查。研究人员对约克郡6个家庭的室内空气进行了连续5天的跟踪,请这6个家庭配合,将生活中实际使用到的香味蜡烛、空气清新剂、带香味的洗涤用品等芳香产品以及使用频率都一一记录下来。
结果发现,这些家庭的室内空气中含有不同种类的挥发性有机物,比如“苯”主要来自室外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带有松木香味的“α蒎烯”来自大多数洗涤用品,而含量最高的当属“柠檬烯”,这种柠檬香型的化学物质被广泛用于各种芳香产品。使用芳香产品最多的3个家庭,室内柠檬烯浓度特别高,以至于刘易斯教授不得不重新调整监测器的敏感度。
柠檬烯对人体健康本身并无太大危害,在食品行业里常用作调味剂。但是,它与空气中的臭氧接触,发生氧化反应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甲醛,刘易斯教授在实验室里也验证了这一反应过程。甲醛的危害早已臭名昭著,2011年起就被正式列入人类致癌物的黑名单,轻则引起喉咙肿痛、流鼻血、眼睛红肿、咳嗽等症状,重则可能导致鼻子和咽喉部位的癌症。通常而言,甲醛来自家具、燃气灶和点燃的香烟,而研究人员发现,参与实验的家庭,其甲醛含量的高低与柠檬烯的水平正好吻合,“越香越危险”的推断基本成立。
对抗高浓度的甲醛,打开门窗通风是最简单的办法。可是在寒冷的冬季经常开窗影响保暖,也有违节能初衷。刘易斯团队动起了植物的脑筋,将常春藤、天竺葵等4种绿植搬进了3个“甲醛重灾”家庭,并进行了连续6周的观察。数据显示,甲醛的浓度不断下降。随后的实验室分析发现,常春藤可谓“全能型”空气清新选手,可以对付多种室内有害气体,天竺葵、薰衣草和大多数蕨类植物则尤其擅长吸收甲醛。
相较之下,“本色出演”的薰衣草比人工芳香产品,更适合担当室内“芳香大使”的角色。
空气清新剂干扰孩童内分泌
2013年,《国际公共卫生》杂志刊登了一项报告,研究者跟踪调查了经常在家里使用空气清新剂的2000名孕妇,发现她们生下的婴儿患哮喘和肺部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另一项针对14000名儿童出生前后的调查显示,由于家中过于频繁使用空气清新剂和气雾剂,这些儿童腹泻和耳部疼痛的几率更大,而他们的母亲出现头痛和抑郁的风险也明显增加。2007年的一份研究表明,即使少到每周仅使用一次空气清新剂,也会使成年人患哮喘的风险增加50%。
许多空气清新剂里都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由于挥发点比较低,在正常室温条件下也能释放出来,从而增加儿童哮喘的风险。萘是空气清新剂里一种常见成分,以小鼠为对象的实验室研究显示,它会造成小鼠肺部组织受损,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肺癌。
加乐麝香(Galaxolide)和吐纳麝香(Tonalide)作为两种人工合成麝香物质,也是许多空气清新剂里的“常客”,美国公益环保组织“妇女保护地球之声”(Women's Voices for the Earth)提醒消费者,这两种物质会造成荷尔蒙分泌紊乱,对婴幼儿的伤害尤为明显。
“天然绿色”产品的萃取剂大多有毒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安·斯坦曼博士,2015年领衔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法”,对芳香产品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她在2011年首次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扩大到了37种市场上常见的日用产品,按类型分为油状、膏状、喷雾型等9种空气清新剂,洗涤剂、柔顺剂等11种衣物洗涤用品,消毒液、洗碗剂等7种厨卫洗涤剂,以及洗发水、体香剂、护手霜、肥皂、婴儿护肤乳等10种个人护理用品。其中31种含香料(至少含有一种人工化学香料),6种不含香料。在这37种产品中,30种是普通产品,有7种宣称是“绿色”产品,即商品标签或化学成分说明上注有“绿色”“有机”“天然”“环境友好型”等内容。
研究发现,这37种产品共释放出156种挥发性有机物(平均每种产品释放出15种),其中有42种按照美国联邦法律的规定属于有毒或危险物质,而每种产品至少都会释放出一种此类化学物质。含香料的“绿色”产品所释放出的致癌性危险空气污染物(HAPs)并不显著少于普通产品。研究人员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这些所谓的“天然绿色”产品在萃取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溶剂多为有毒物质,而且这些产品的挥发物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之后,也会产生各种“毒气”。
芳香日化品可让男性体能下降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生物学教授希瑟·帕瑟尔研究消费化工芳香产品的影响。他表示,有证据证明邻苯二甲酸盐等很多人工合成的芳香物质会阻断男性的睾酮活动,从而导致体能下降、勃起障碍、影响肌肉形成等等。
2014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下的“国家毒理学计划(the US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项目发表一份研究报告,称“有确凿证据证明”多数芳香日化品中存在的苯乙烯,与人类的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癌症有关。
喷香的公共场所成了“禁区”
2016年,安·斯坦曼博士通过网络采集了超过20万澳大利亚居民的数据,研究长期暴露于洗发水、肥皂、体香剂、发蜡等芳香消费品对人体的影响。据她调查,有33%的澳大利亚居民称接触一种或多种芳香产品后出现过各种身体不适,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疾病包括呼吸系统(16.7%)、粘膜(14.0%)、偏头痛(10.0%)、皮肤症状(9.5%)、哮喘(7.6%)、神经系统(4.5%)、认知障碍(4.1%)、消化道(3.3%)、免疫系统(3.3%)、心血管(3.0%)、肌肉骨骼(2.6%)以及其他问题(1.9%),种类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斯坦曼还发现,由于使用芳香产品,一些公共场所变成了某类人群的“禁区”。在调查对象中,11.6%的人不能或不愿使用喷过空气清新剂或除臭剂的公共厕所,10.3%的人不愿使用公共场所的香皂,15.0%的人因为对香味过敏而不愿走进香气四溢的地方,16.7%的人称如果谈工作时闻到空气清新剂或其他芳香产品的气味,就宁愿尽早离开。在12个月的调查期中,7.7%的人因暴露于有芳香产品的工作环境,而被迫减少了工作时间甚至干脆放弃工作。
有些人虽然自己不使用芳香产品,可避不开别人身上的香水、洗发水味道,西方一些研究人员戏称之为“二手香”。为了避免这类尴尬事,美国底特律等城市开始推行“无香区域”,这些地方禁止使用香水等带有香味的用品。“美国肺健康协会”还针对工作区域和学校制订了不使用香料的规定。
美国哈佛大学附属医院推广“无香政策”的做法已经成为典范,哈佛大学医学院第二大附属医院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甚至发起了名为“无香健康护理”的运动,收效很好。具体做法包括散发列举无香洗涤用品、个人护理用品名录的小册子,要求病人和探视者签署不使用含香料用品的承诺书,在医院入口及其他明显位置张贴关于本院是“无香医院”的提示语,给医院营造了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受其影响,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市的所有医院以及该国境内的其他多家医院纷纷加入这项运动。
为了健康,选择不含“香料”的日用品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共识。偶尔加点香味能增进生活情趣、放松心情,但使用的大原则应是少量和保持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