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2017年4月1日以来,雄安新区以恢复和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为目标,谋划实施了多项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工作,在严格管控白洋淀外源污染的同时治理内源污染,并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记者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获悉,雄安新区坚持“铁腕治污”,开展多频次、不间断、全覆盖的各类执法检查,共发现环境问题千余个,目前整改完成率98.01%。
航拍雄安新区容城县。中国雄安官网记者毛鹤然 摄
严格控制白洋淀外源污染
白洋淀上游水质改善明显。府河、孝义河是白洋淀主要入淀河流,2017年入淀总流量1.03亿立方米,对白洋淀水质影响较大。雄安新区设立前,该两条河流均为劣Ⅴ类水质。经过一年多来的流域治理,府河水质改善至Ⅳ类,孝义河水质改善至Ⅴ类。
治理纳污坑塘和黑臭水体。唐河污水库一期工程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顺利完成,部分区域生态修复已初见成效。一年多来,雄安新区共治理纳污坑塘606个,治理黑臭水体5条。
集中整治“散乱污”企业。新区设立以来,对“散乱污”企业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一年多来,新区共整治“散乱污”企业13531家,其中关停取缔10844家,提升改造2687家。
规范畜禽养殖。雄安新区共有养殖场(户)2071家,以养猪和鸡鸭为主。2017年以来,雄安新区规范整治规模化以上畜禽养殖场(小区)378家,其中取缔关停257家,完成整治121家。其他散养户已完成排污规范化整治。
清理历史积存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自2017年4月以来,雄安新区共清理河道、淀区积存垃圾183.43万立方米,仅安新县就清运处置历史积存工业固废33万吨。
白洋淀风光。中国雄安官网记者王京卓 摄
坚决整治白洋淀内源污染
整治新区涉水企业。雄安新区共有涉水企业158家,通过集中整治,73家羽绒企业关闭水洗工段自备水井,提升改造9家乳胶、印染企业,8家印染企业和1家电镀企业搬离新区。目前新区剩余67家涉水企业污水全部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白洋淀淀边、淀中村污染整治。2017年以来,整治白洋淀流域入河入淀排污口共计11395个,改造排淀厕所1233个。目前,雄安新区正在推进78个淀区村污水垃圾厕所等环境问题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2019年下半年将实现污水全处理、全收集、全达标。2017年以来,雄安新区对淀边村、淀中村排污企业进行了大力整治,经关停取缔、停产整改、搬迁等措施,已实现了污水不外排。
围绕4类难点问题治理旅游污染。2016年白洋淀景区接待游客213万人次,2018年已达到270.9万人次,旅游产生的垃圾量由1278吨增至1620吨,产生的生活污水由32万吨增至40万吨。目前,雄安新区正在以旅游餐饮集中区、人口密集村庄等区域为重点源,围绕垃圾、污水、厨余、厕所粪污等4类难点问题实施综合整治。
清理围堤围埝和“禁渔”情况。自2018年9月雄安新区发布关于禁止白洋淀水域人工水产养殖的“禁渔令”至今,治理围堤围埝、网围及沟壕水产养殖741处,养殖面积9.1万亩,养殖户875个。目前,围堤围埝水产养殖设施全部清除完毕,出售5万吨人工养殖鱼,减少饵料投放10万吨。
机械化工具收割芦苇。白洋淀芦苇总面积8.5万亩, 2017年收割面积3万亩;2018年正在采用机械化工具进行试验性收割,拟收割3-5万亩。
雄安新区唐河风光。中国雄安官网记者毛鹤然 摄
多形式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治理工作
开展“走遍雄安”活动。2018年10月,雄安新区启动了为期100天的“走遍雄安”活动,着力打造雄安新区优美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生态美丽家园。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共出动人员43474人次,走村21321个次,查看点位75751个次,发现问题10244个,完成整改9767个,正在整改477个,整改完成率95%。通过“走遍雄安”活动的开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意识显著提高。在此引导下,“红马甲”“小红帽”等志愿者特色活动相继开展,群众积极参与其中。
加强生态文明思想宣传。“红黑榜”专栏已发布28期,公开表扬先进典型,公开曝光违法企业和失职干部,对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社会反响良好。此外,雄安新区还在新区、县、乡镇、村4级层面广泛进行宣传造势,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形成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潮。
白洋淀。贾东亮摄
白洋淀水质改善效果明显
2020年上半年目标公布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提升淀泊水环境质量,将白洋淀水质逐步恢复到Ⅲ-Ⅳ类”。
2017年,雄安新区对白洋淀进行了2次补水,入淀水量6215万立方米,2017年4月,白洋淀实时面积为262.61平方公里。2018年,雄安新区对白洋淀进行了4次补水,入淀水量1.72亿立方米,2018年12月,白洋淀实时面积309.789平方公里。
白洋淀淀区国考断面2018年全年水质综合评价改善明显,由去年同期劣Ⅴ类改善至Ⅴ类,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浓度分别同比下降35.16%和45.45%,化学需氧量浓度与去年基本持平。
图为白洋淀景区。中国雄安官网记者王京卓 摄
近日,记者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获悉,雄安新区力争到2020年上半年,白洋淀流域入河入淀污染物总量大幅削减;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治理取得阶段成效;重点区域纯水村全面整治,污染得到有效消除,淀边村环境得到综合整治;淀区生态补水得到有效保障;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涵养功能不断增强,水体水质明显改善;白洋淀入淀河口水质达到Ⅳ类标准,湖心区水质稳定达到Ⅲ-Ⅳ类标准;淀区正常水位达到6.5米左右,淀区面积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退化得到有效控制;白洋淀流域管理机制基本完善,流域生态空间智能管控模式初步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与生态环境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形成。
一是加快推进白洋淀淀区78个村农村污水、垃圾、厕所等环境问题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先行示范项目。雄安新区将从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入手,下大力气推行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推行小型垃圾减量化设施,保证垃圾不积存。农村建小型污水处理站,从源头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
二是加快白洋淀监测体系建设。提升监测能力建设,尽快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科学加密白洋淀上游来水和白洋淀湖心区水质监测布点,严密监控白洋淀水质变化。
三是建立白洋淀补水放水协调机制,做到适当补水和适当放水相结合,保持水体的流动性,让白洋淀水系“活”起来,充分发挥水体自净作用。
四是在白洋淀府河和孝义河入淀口藻苲淀和马棚淀加大退耕还淀还湿建设力度,削减上游入淀污染物。
五是谋划实施白洋淀2019年重点治理工程,明确项目建设主体责任,积极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和考核机制,精准发力,引导项目建设高效突破。
六是加快推进新区现有5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到2020年底达到大清河地表水相应排放标准。
七是统筹使用白洋淀污染治理中央水污染治理资金、山水林田湖资金、财政部专项资金、中央财政统筹资金、白洋淀生态基金等各种资金,财政资金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倾斜。
八是加强白洋淀水质监督管理,加强白洋淀及周边的环境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乡镇、村分片包干的网格化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