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环保政策-专业情报站-七星资讯-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七星资讯 » 专业情报站 » 环保政策 » 正文

山西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

  来源:晋城市政府网 | 发布时间:2018-09-19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晋市政办〔2018〕66号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
 
  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来看,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偏小、标准偏低,生态补偿政策的规范性、科学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为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6〕172号),进一步健全我市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加快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积极落实上级转移支付制度,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探索建立符合市情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权责统一、合理补偿。秉承“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科学界定生态环境保护者、良好生态环境受益者的权利和责任,建立生态监测与服务功能评估体系、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和沟通协调机制建设,加快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拓宽补偿渠道,兼顾各方利益。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保护补偿方式,形成常态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成果。
 
  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在资源开发中强化生态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做到近期与长远结合,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
 
  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从实现我市高质量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出发,将生态保护补偿与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有机结合,逐步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促进全市经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对方向明确又立即可行的,要加快推进,争取突破;对认识不深但又必须推进的,要加强调研,先行试点。将试点先行与逐步推广、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有机结合,大胆探索,针对我市实际情况,分步推进不同领域、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生态保护成效。
 
  协调配合、整体推进。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群众增收的关系,强化部门协同,注重财税、金融、投资、消费等政策与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配套,加强协调配合。
 
  (三)目标任务。
 
  到2020年,实现我市森林、草原、湿地、水流、耕地、矿区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水平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试点示范取得一定进展,多元化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市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分领域重点任务
 
  (四)森林。在科学监测评估的基础上,分林种、分区域建立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启动市、县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积极争取省级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退耕后营造的林木凡符合国家及省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的,分别纳入中央及省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鼓励管护人员组建社会化专业管护队伍,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与社会力量平等竞争,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市林业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发改委配合)
 
  (五)草原。按照省部署,2018年启动草原资源清查工作。在完成全市草原资源清查的基础上,尽快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并确定草原使用权属,争取将基本草原纳入生态保护补偿范围。加强重点区域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加大对退化天然草地改良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人工饲草地和牲畜棚圈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充实草原管护公益岗位。(市畜牧兽医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发改委配合)
 
  (六)湿地。认真落实省级湿地保护制度,科学制定湿地保护修复方案。积极争取国家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项目支持。(市林业局牵头,市农委、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配合)
 
  (七)水流。在重要河流源头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重点岩溶泉域保护范围、沁河、丹河蓄滞洪区和敏感河段及水生态修复治理区、重要水功能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全面开展生态保护补偿,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加强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加大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集力度。(市水务局牵头,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农委、市财政局、市发改委配合)
 
  (八)耕地。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态治理补贴制度,在采煤沉陷区、地下水漏斗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的有关补偿政策,积极探索给予农民资金补助。继续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助项目,做好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规模,逐步将25度以上陡坡地退出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还林补助范围。抓好低毒生物农药和粮田施用商品有机肥补贴试点,探索有效奖补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分别牵头,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配合)
 
  (九)矿区。结合煤炭开采行业生产经营环境,探索构建矿山生态补偿资金的稳定渠道。通过多元化的资金筹措,加大矿区生态环境补偿力度,落实煤炭资源税优惠政策。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信息采集和统计,推进矿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调查,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数据库,为矿区生态补偿提供有力支撑。(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市财政局配合)
 
  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将符合条件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纳入国家级重点生态试点、示范范围。市财政要认真落实《省对县级生态转移支付办法》,及时下达省对县级转移支付。各县(市、区)要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投入机制。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生态功能和生态保护成效,完善资金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落实森林、草原、风景名胜区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征收管理办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完善生态资源开发利用机制,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建设投资,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渠道。(市财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税务局配合)
 
  (十一)完善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机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红线管控配套制度研究。加大对中条山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太行山南部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支持保护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地质遗迹保护区、重要水源地等各类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扶贫办配合)
 
  (十二)探索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积极争取省级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鼓励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生态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生态移民等方式建立横向补偿关系。(市财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委、市林业局配合)
 
  (十三)健全配套制度体系。探索建立依据省生态保护补偿标准的市级补偿标准体系。根据各领域、不同类型地区特点,以生态产品产出能力为基础,完善测算方法,分别制定补偿标准。健全购买社会服务的资源管护体系。加强森林、草原、湿地、水流、耕地、矿区等生态监测能力建设,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市重要水功能区、跨界流域断面水量水质重点监控点位布局和自动监测网络,建立和完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配合上级部门研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效益评估,积极培育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机构。探索建立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将资源所有者权力和生态环境损害等纳入自然资源及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和权责分明的产权体系。积极开展深化生态保护补偿理论和生态服务价值等课题研究,增强科技对生态保护支撑能力。(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统计局配合)
 
  (十四)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研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与生态保护补偿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机制。稳妥有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形成损害生态者赔偿的运行机制。健全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完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保护生态者通过生态产品的交易获得收益,发挥市场机制促进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建立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完善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平台。进一步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用水权、碳排放交易,培育和发展交易平台,加强交易管理,激活交易市场,推进重点行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开展交易。落实对绿色产品研发生产、运输配送、购买使用的财税支持和政府采购政策。(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税务局、市林业局、市农委配合)
 
  (十五)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积极争取国家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和资金,向我市贫困地区倾斜,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要考虑贫困地区实际状况,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实施范围。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力度。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生态管护人员聘用管理办法,利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生态保护增加收入。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等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办牵头,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农委配合)
 
  (十六)加快推进政策法规建设。贯彻落实国家、省生态保护补偿法律法规制度,鼓励各部门研究出台森林、草原、湿地、水流、耕地、矿区等重点领域的生态补偿制度性、规范性文件,不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化和法制化。(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政府办法制机构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委、市税务局、市林业局、市统计局配合)
 
  四、加强组织实施
 
  (十七)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跨行政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指导协调,组织开展政策研究、实施效果评估等工作,研究解决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项任务的统筹推进和落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把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补偿资金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奖惩制度,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和完成。市直各部门要及时总结我市各类生态补偿试点示范情况,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十八)抓好督促落实。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与省有关厅局对接,掌握各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最新政策动向,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发具体配套文件,并及时通报相关情况。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实施意见的推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适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各级审计、监察部门要依法加强审计和监察。切实做好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督察行动和结果要同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有机结合。对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落实不力的,启动追责机制。
 
  (十九)加强舆论宣传。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典型示范、展览展示、经验交流等形式,加强正面引导,促进社会公众自觉树立生态产品有价、保护生态人人有责的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营造珍惜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9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更多政策法规,请关注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www.beidouzhiku.cn)。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补偿   环保管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