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实际,能够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很多现实难题,对实现经济稳中向好发挥了关键作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部署,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打通去产能制度梗阻,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不断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记者:去杠杆是一项重大工作,辩证的来看,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也是企业质量提升的过程,通过企业降杠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进展?谢谢。
陈洪宛:
非常感谢上海证券报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今年5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也指出,要以结构化去杠杆为基本思路,要把降低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为此发展改革委牵头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部际联席会议相关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引导相关市场主体,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要求,深入推进结构化去杠杆工作,不断推动企业降杠杆相关工作取得相关进展。
今年以来主要推动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等措施优选企业优选资产,助推具有发展前景的高负债优质企业降杠杆、减负债、促改革、推转型。在推动债转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筛选出“好苹果”。相关市场主体市场化选择转股对象企业、市场化转让债权、市场化确定价格、市场化筹集资金,市场化股权退出,政府在这方面不承担兜底的责任。同时,也支持各类所有制的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工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市场主体会优选企业、优选资产进行市场化债转股,救活了一批好企业,也通过兼并重组或破产等方式出清一批病企业,有效实现了“助优汰劣”的政策初衷。为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调动实施机构的积极性,今年初,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过程中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通知》从股债结合的综合性方案,发股还债模式,债转优先股等10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政策。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截至7月31日,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达到17325亿元,资金到位3516亿元,资金到位率20.29%,涉及资产负债率较高的115家优质企业。
从已经落地的项目看,债转股不仅明显降低对象企业的杠杆率,更显著优化了企业治理结构,推动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转型升级,提高了资金要素的配置效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通过依法破产等方式推动低效无效企业退出市场。相关市场主体在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筛选出“好苹果”的同时,也可把“僵尸企业”等“烂苹果”挑出来,发展改革委会同高法院相关单位积极通过依法破产的方式出清这些“僵尸企业”,尽快去除坏杠杆,盘活存量资金资源,优化资金配置效率。
近年来,这项工作不断地加大力度,突出表现在我国企业的破产审判量不断增大,企业破产立案和审结数量不断上升。截至目前,全国破产案件审判庭已经达到97个,从2015年到2017年对比来看,破产案件的立案数量分别是3568件、4081件和10195件。审结案件分别为2418件、3373件、5712件,数量是逐年大幅上升。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的破产立案和审结数量又分别达到了6392件和3311件,较去年同期继续大幅增长。近半年来,各部门和各地方正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继续全力做好“僵尸企业”的摸排,加大通过依法破产等方式处置的力度。
第三,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降杠杆工作。针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相对较高的问题,今年以来,除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既定要求推动国有企业降杠杆之外,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专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为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提供了文件基础。《意见》已经5月11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针对杠杆率偏高的国有企业,分行业设定资产负债率的预警线和重点监管线,通过考核引导、联合授信,加强财务真实性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外部约束,推动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降杠杆。截至目前,国有企业降杠杆工作已经取得稳步进展。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到今年6月底,全部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9%,分别较年初和去年同期下降0.7和0.6个百分点。到6月末,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67.8%,分别较年初和去年同期下降0.3和0.6个百分点。通过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效遏制了部分低效国有企业负债冲动和规模冲动,推动信贷资源向更有效率的企业流动。
中国日报记者: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幅度降低企业的非税负担,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这方面有什么工作安排?目前进展如何?
张满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的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保持供需动态平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的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降低过路过桥费用,加大中介服务收费清理整顿力度,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不合理的坚决取消,过高的坚决降下来,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采取坚决措施落实。进一步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降低企业用能、物流等成本,预计可减轻企业负担超过1500亿元,目前已出台措施涉及金额超过1200亿元,也就是说任务的80%已经完成。
刚才记者朋友提到,在降低企业非税负担方面有什么安排和进展,我在这里介绍一下,可以用“三个降低”来概括。
第一个是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从今年3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分三批推出8项措施进行落实。这8项措施主要有,已经出台的涉及电网环节的清费政策要落实,转供电环节的收费要清理和规范,我们又推出涉及到区域电网和跨省跨区的专项工程输电价的改革,还有涉及到重大水利工程基金征收标准降低25%,临时性降低输配电价等8项政策,按年计算,涉及降价和清费金额合计821亿元。这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来落实8项措施涉及到的金额。
第二个是降低省内天然气输配价格。我们指导地方抓紧出台省(区、市)内天然气短途管道运输和输配价格监管规则,及时开展成本监审,重新核定省(区、市)内天然气的输配价格,偏高的价格降下来,减轻天然气用户的用能成本。另外,对天然气的输配企业的收费行为进行规范,清理和整顿不合理收费,减轻天然气用户负担,涉及金额8.5亿元。
第三个是会同相关部门降低电信资费以及交通、物流等领域收费。同时对中介服务收费、行业协会商会的收费进行清理规范,涉及金额300多亿元。
下一步,我们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抓紧开展工作,加强政策宣传,把工作落实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今年以来,在深化煤炭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推动去产能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又有哪些?谢谢。
赵辰昕: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关于您问的取得哪些进展,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其实我在前面做总体介绍的时候已经提到了一些相关内容。您问到了,我就把我了解的情况,我们做工作的情况再稍微详细的做一些补充。
关于进展,如果进一步归纳,可以说重点是三个方面:
第一,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我们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严格执行了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倒逼落后产能和不达标煤矿全面退出。同时,适当提高了南方煤矿产能退出标准,按照严格执法关闭一批、实施产能置换退出一批、通过改造升级少量提升一批“三个一批”的方式进行分类处置。
第二,有序释放优质先进产能。经济发展需要能源保障,要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在去产能的同时,一定要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我们坚持通过周例会、月通报等办法,积极推动建设项目合法合规,对依法处理到位、具备相关条件的煤矿项目,协调加快办理相关手续,实现依法建设和生产。同时我们督促山西、陕西、内蒙古几个重点产煤省区增产增供,鼓励赋存条件好,安全有保障,机械化水平高的生产煤矿核增产能,持续增加有效供给。
第三,统筹做好去产能、保供应、稳价格工作。针对今年以来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异常天气频发等一些新情况,我们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强化运输协调保障、积极推动中长期合同签订和履约,加强市场预期引导和市场监管等措施,保障市场稳定供应,促进价格合理回归。1-7月,全国煤炭产量19.8亿吨,同比增长3.4%;目前全国统调电场存煤保持在1.1亿吨水平,比去年同期高出1300万吨,可用天数大概是18天。环渤海五港存煤处于高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煤价稳中趋降。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煤炭行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市场竞争秩序有效规范,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取得积极进展。截止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煤矿比2015年底减少2800多处,下降大概50%,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增加了200处左右,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行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在大幅提升。
关于你问的下一步工作,我们想做好下一步工作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煤炭行业虽然取得了去产能的显著成绩,但是仍然处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高质量的供给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需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努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推动产能出清、债务出清和“僵尸企业”出清。第二,要坚持破立结合,先立后破的原则,有序释放优质先进产能,不断增强安全、清洁、高效、稳定的煤炭供给能力。第三,要强化土地、环保、能耗、安全理念,不断提升煤炭行业法治化水平。第四,要加快推进煤电联营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健全完善产能置换、中长期合同、应对煤价异常波动等一系列的长效机制,为煤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经济网记者:关于去产能的问题,2016、2017年我国压减粗钢产能累计已经完成“十三五”期间1.5亿吨上限目标的八成以上,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年钢铁去产能3000万吨可以轻松完成?第二个问题,要如何巩固这些去产能成果?
蔡荣华:
感谢记者的提问,不管是钢铁去产能还是“地条钢”的事儿都是这两年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说从2016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钢铁去产能工作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持续深入推进钢铁去产能工作,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刚才赵局长在前面信息通报中已经把钢铁去产能的情况向大家作了介绍,下面我再补充通报一些情况。
第一,今年开展的一些主要工作。
一是持续深入推进钢铁去产能,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2018年全国压减粗钢产能3000万吨左右。我们会同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对2018年压减目标落实工作进行了部署,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对各类举报线索的督查核查,一类是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一类是严禁违法违规新增产能。对于举报线索进行核实和处置,对举报内容比较具体的,反映的情况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我们会同部际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进行实地核查,比如我们对陕西、江西、宁夏的违规企业进行了核查处理。
三是开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的专项抽查。今年5月、6月部际联席会议共组织8个检查组,对21个省(区、市)进行实地检查。这项工作中我们邀请媒体同志全程跟踪抽查工作,及时进行报道有关情况。
四是加强钢铁去产能国际交流合作。现在钢铁去产能工作不仅是国内比较关注,国际上也比较关注。今年上半年,我们参加了钢铁产能过剩全球论坛第八次全体会议和指导小组会议,与会各方就钢铁产能数据、去产能工作以及扭曲市场的政府补贴和支持措施,包括部长级会议报告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会上我们鲜明地表达了中方立场,据理力争维护了我们国家利益。这是今年上半年做的四个方面工作情况。
第二,钢铁去产能工作这两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共计划压减1-1.5亿吨粗钢产能,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2016年压减了6500万吨以上粗钢产能,2017年也压减了5500万吨以上粗钢产能,两年已经达到1.2亿吨以上,两年完成了目标任务的80%以上,而且是上限目标。2017年全面取缔了1亿多吨的“地条钢”产能,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落后产能、低效产能退出以后,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在2016年有所好转,2017年明显改善,今年上半年又持续好转,整个行业供需总体形势趋于合理,随着钢铁无效产能的退出,粗钢的产能利用率也大幅度回升,基本回归合理区间。
关于记者提到的3000万吨的任务,在情况通报中已经作了介绍,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2470万吨,基本上完成了任务的80%。从数字上看,后续任务似乎不太重,但也绝不是轻轻松松可以完成的任务。随着钢铁市场供需形势的改善,特别是价格回升,部分企业预期发生了变化,去产能积极性有所下降。所以,严禁新增产能,防范已化解的过剩产能复产压力比较大。同时,去产能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去产能的同时要把职工安置好、债务处理好、地方经济转型做好,所以是一个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