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每年10月份一过,环保局的工作就开始进入‘白加黑’模式,白天忙一天,晚上还得去夜查企业。”京津冀某市环保局监测科科长王太行(化名)向记者吐槽说。
她所说的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时间一般是从10月份持续到下一年的3月份,范围涵盖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个城市,目标是PM2.5平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同比都要下降15%以上。
据记者了解,目前,京津冀区域的基层环保局工作都非常繁忙,同时由于缺编、空编等现象普遍,导致人手严重不足。同时,环保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协调难、责任大,有业内人士呼吁,国家应借鉴公安、安全、消防等部门的监管方式,出台环保的尽职免责条款。
不过,在如此大力的污染治理强度下,京津冀区域的环境质量也总算出现了改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39.6%,“大气十条”目标全面实现,产业、能源和交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活多人少
虽然一下午都在外面调研,但趁着乘车的工夫,王太行还是见缝插针地打了6个电话,向科里的工作人员布置安排了工作事宜。
“这不算忙,去年12月份‘大气十条’考核期间,环保局所有干部都放下手头工作,走到外头去巡查。我是联络员,一个月光手机话费就打了800多元。”她表示。
王太行坦言,基层环保局现在的工作量确实比较大,以她为例,一个人要负责5项工作,包括监测科技、大气污染防治、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环境统计、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等,每项工作即使只需要一个小时,5项加起来就需要5小时了,再加上其他临时性工作,一天8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根本不够。
与其他政府部门相似,环保局也普遍缺编。王太行所在的环保局共有40个正式的公务员编制,其中9个是局领导、15个科长,还有3个工勤,再加上2-3个空编,剩下干活的只剩10人左右,平均一个科还轮不到一个。
“下面的事业单位也没有一个不缺编的,比如,环境监测站总计有68个正式编制,但真正上班的还不到60人。”她说,无奈之下,环保局只能大量使用临时工,但很多人刚刚培养好就考上公务员走了。去年9月,科里新分配来10个毕业生,到了今年3月份,只剩下一半的人了。
干得多,人手少。同时,环保局经常要外出办事,赶上单位的车辆不够用,还需要开自己的私家车。
“有一段时间,环保局的每一位局长在单位都垫了3万-4万元,因为环保的任务都比较急,不自己垫钱工作就来不及完成。”王太行说。
王太行介绍,他们省环保厅有位年轻的女处长,当处长之前,每个人对她的评价都是“淑女”、温柔贤惠。成为处长后则“完全换了一个人”,说话嗓门大了好几倍。
“环保工作就是这样,你不急不吼根本干不成事。”王太行说,中国人都是急性子,经济发展是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别的国家200年的成就,治理污染也是,国外花了50年把环境治好,咱们则恨不得5个月就治理好了。
呼吁制定尽职免责条款
王太行表示,环保局的工作需要协调很多其他部门,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涉及工信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农业局,建筑扬尘治理涉及住建局,汽车尾气治理涉及公安局……都不是环保局一家能够完成的。
“去年,环保局曾经有一位工作人员因为马路清扫不干净被问责,但马路清扫是环卫管理处的事情,执法则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问责环保局感觉有点冤枉。”她说。
2016年7月和11月,2017年4月和8月,经过两年、4批次的工作,中央环保督察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数据显示,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共与768名省级及以上领导干部、677名厅级领导干部开展了个别谈话,问责了党政领导干部1.8万多人。
因为环保问题被问责的官员越来越多,这的确有利于地方压实环保责任,树立生态环保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切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过,这样一来也使得很多基层环保工作人员都背上了处分。王太行说,他们局加上下属的事业单位、区县环保局等,总共已经有一两百人背上了处分。仅今年2月,就处理了52人。
“处分的结果,一是影响提拔,二是扣工资,三是到了年底影响工资的正常调级。”她说,本来环保工作就比较忙、压力大,有的人累病了,还有的人和家里闹矛盾。如果再加上被问责,一些人就会想不通,个别人还为此得了抑郁症。
“公安部门出现大案要案不会被问责,迅速破案反而会被评功授奖。而污染事件发生后,环保部门及时处置,环保监管人员却要被问责。”王太行建议,环保部门也应该借鉴公安、安全、消防等部门的监管方式,制定尽职免责条款,只要工作做到位,就不会被问责。
发牢骚归发牢骚,工作还是会尽职尽责地干,王太行明显感觉到,身边的环境质量发生了明显好转。
“1989年,我就到了环保局,曾经长时间负责写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13年以前,大家只敢写‘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2013年-2015年,开始写‘环境质量恶化有所缓解’。2015年以后,则可以写‘环境质量出现明显好转,局部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王太行说。
数据说明问题。据记者了解,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周边“2+26”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0%。重污染天数为453天,同比下降55.4%,均大幅超额完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