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对于生活在北京的民众来说,2017年的冬天着实让人喜出望外。这个冬季蓝天明显增多,给人们带来空前的幸福感。出租车师傅侯先生说,“前几年一到采暖季,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每天都是雾蒙蒙的,让人打不起精神。现在好了,天天幸福感爆棚。”
不仅是北京,去年全国整体空气质量都大幅改善。环保部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下降达35.6%。
至此,备受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目标全面实现,蓝天保卫战第一阶段成功收官。而接下来将是一场更为艰难与持久的攻坚战。
蓝天白云下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游客在天安门广场自拍留影。
首战告捷
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2016年7月5日,中国工程院发布“大气十条”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报告称,多数省份展示提前实现终期目标的势头。而北京要达到“大气十条”规定的目标,需要采用超常规手段,联合周边省市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作为达标的最大难点,北京尤其引人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长期致力于研究环境问题,曾担任北京市安监局副局长的他对北京的环境情况尤为了解。此前他曾公开表示,北京完成“大气十条”目标任务有困难。“有这种担忧的不只我一人,很多环保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我观点一致。”他告诉本刊记者。
常纪文的质疑并非毫无依据。2013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而2016年PM2.5平均浓度停留在7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18%。“大气十条”要求北京2017年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北京要用一年的时间使PM2.5年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18%,难度可想而知。
如常纪文所言,但凡对北京空气质量有所研究的专家学者大都持此观点,认为北京难以完成“京60”等系列目标。
一位接近环保部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大家一度对‘京60’目标的实现不报希望,曾把北京全年空气质量确保达到70微克/立方米以下、力争达到63至64微克/立方米的水平作为努力的目标。”可见,北京超额完成任务目标,这一仗打得并不容易。在常纪文看来,此次“大气十条”目标全面实现,一是由于加大了治理力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天帮忙”。
一场难打的战役
“2017年真是用了洪荒之力。”上述接近环保部人士告诉本刊记者,要达到“大气十条”目标任务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当时我们想,效果不要太难看就行”。面对着种种不可能和不确定性,怀揣着种种疑虑,2017年伊始,一场规模浩大为期一年的“蓝天保卫战”打响了。
2017年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明确了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城市的大气治理任务,提出细致的要求,并设定时间表。
为更好落实《工作方案》任务要求,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2017年4月,环保部宣布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对“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被环保部视为“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大气督查行动。
环保部要求,此次行动主要针对七个方面进行督查,包括相关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情况,固定污染源环保设施运行及达标排放情况,“高架源”自动监测设施安装、联网及运行情况,“散乱污”企业排查、取缔情况,错峰生产企业停产、限产措施执行情况等。
从强化督查开始,环保部几乎每天发布督查信息曝光问题企业。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表示,针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环保部实行“拉单挂账”式管理,下发督办通知,要求相关省、市限期反馈调查处理情况。
据本刊记者了解,2017年4月至6月,督查组在淄博市检查后发现存在环境问题企业数量为“2+26”城市中最多,被环保部约谈后该市加快开展“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全市23314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综合整治。其中,关停取缔9523家,综合治理13791家,占“2+26”城市总数的37.6%。
2017年9月起,环保督查力度再次升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出台,首次针对秋冬季节大气污染打出“1+6”组合拳,强化督查方案、巡查方案和量化问责规定三项重要举措。
“通过强化督查,摸清了底数,建立了台帐。尤其针对‘散乱污’企业和存在环境违法突出问题的企业进行高压震慑,违法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违法成本大幅上升。”督查组成员陈光告诉本刊记者。
“督查组来检查后,我们及时对问题进行了整改,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力度。”山东德州金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以前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现在意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冲突。
常纪文告诉本刊记者,督查起到督促地方尤其是县乡一级政府落实环保责任的目的,“强化督查打通了督企和督政之间的通道,解决了企业责任和政府责任落实。”
而在河北,由于责任量化,清洁取暖改造工作速度加快。2016年河北省完成“煤改气”62万户,2017年完成超过250万户。“很多地方都是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工作。”陈光说,在巡查的时候发现,很多县长直接主管环保工作,在量化问责的高压下,清理燃煤锅炉、“气代煤”等工作行动迅速,完成情况较好。
负“重”前行
2016年发布的“大气十条”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对“大气十条”近几年执行的技术路线、方向和采取的措施给予肯定。评估认为,“大气十条”确定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正确,执行和保障措施得力,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已经显现。
不过,发生在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月7日的跨年霾还是挫伤了环保工作者的信心,同时也让公众感到失望和更加焦虑。
“‘大气十条’的成功收官,说明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管用的。”常纪文告诉本刊记者,虽然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平衡性还很严重。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全国重污染天气高发地区。一组数据显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六省市国土面积占全国7.2%,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单位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煤电占27%,原油加工占26%,机动车保有量占28%。时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2017年1月的大气污染防治媒体见面会上说:“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大量聚集,燃煤、燃油集中排放,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是这个地区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也是改善的难点。”
环保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刘友宾在2017年11月23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交通结构是压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头上的“三座大山”。
当人们还沉浸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喜悦中时,2018年1月,又一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袭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对此,环保部组织多位专家对监测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气象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今年的污染程度显著减轻,污染物峰值浓度明显降低,重度及以上污染持续小时数也明显减少。
“今年的重污染过程和过去有所不同,这充分说明,我们污染防治的技术路线是正确的,污染防治的成效是实实在在的。”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告诉记者。
他进一步解释说,虽然我国空气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较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仍然占世界产量的50%以上,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产销量已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
“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是关键环节。”常纪文说,一是气象条件不太有利,二是老百姓供暖用煤。污染物排放量大并持续累积,客观上加重了空气污染的程度。对此,他建议下一步散煤、机动车和“散乱污”企业治理等需要重点突破。另外,要重视科学手段,搞清楚污染源头,分析污染物从哪里来,必须通过监测,从数据里找到规律,才能出台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在近期召开的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中之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