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雾霾防治工作的关系-资讯前沿-七星资讯-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七星资讯 » 资讯前沿 » 正文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雾霾防治工作的关系

  来源:环评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8-03-08

  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而言,大多数的建设项目会涉及到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运营期正常工况及非正常工况大气环境影响这三个环节。
 
  上述三个环节均与现阶段雾霾的成因存在着相应的关联。
 
  一、天津市大气污染物源解析情况
 
  在说明其关联性之前,首先了解一下对雾霾有直接贡献的几种途径,主要包括:
 
  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
 
  工业及生活源排放的有机废气、
 
  炭燃料高温燃烧过程产生的一次有机碳和一次有机碳发生光化学变化产生的二次有机碳、
 
  机车尾气排放的二次转化物、
 
  燃料高温燃烧,室内装修,建筑尘,土壤表层扬尘,工业粉尘等。
 
  依据天津市2014年源解析结果,天津市的首要污染因子为PM2.5,其来源中区域传输占22%~34%,其余66%~78%来自于本地排放,其中扬尘30%、燃煤27%、机动车20%、工业生产17%、其他6%。
 
  同时,根据2014年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数据的比较,第二产业比重仍为最高,火电、钢铁、石化、水泥、建材等作为典型重污染排放行业,是天津市雾霾产生的重点污染源。
 
  依据京津冀雾霾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三维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第三产业大气排放和燃煤是雾霾频发的重要原因,河北省第二产业环保不达标、第三产业欠发达是河北雾霾频发的主因,天津市介于北京和河北的情形之间,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主因。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燃煤及工业排放源是雾霾频发的主要因素之一,且火电、钢铁、石化、水泥等重污染排放行业则是重中之重,在产业结构调整周期长见效慢的情况下,对上述重污染行业进行从严管控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抓手之一,尤其是在重污染应急响应期间,对上述行业进行临时性的减产、减排措施要求,也是重污染天气环境质量指数消峰的必要途径之一。
 
  二、环评中经常忽略的主要环节
 
  在了解的源解析的基本内容后,不难看出建设施工阶段的施工扬尘及建成后的工业污染源排放,都会对雾霾的形成或加剧产生贡献。
 
  不过,贡献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先进性、以及重点环保治理措施的有效性。
 
  在这里为什么要提出“有效性”?
 
  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环保治理设施的选型(包括工艺路线和规格型号等)与生产装置的匹配性;
 
  2、环保治理设施的设计保障净化效率与项目需求的匹配性(含设计中环保治理设施的非正常运行工况);
 
  3、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工况与正常生产工况的匹配性。
 
  对于前两个匹配性,在各个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中,基本均会进行分析,本文对此就不再进行赘述。对于第三个匹配性,往往很多建设项目环评会出现忽略或未分析到位的情况。
 
  下面本文就第三个匹配性的问题,通过几个案例说明其的涉及条件,如下:
 
  1、环保治理设施配合生产装置正常开停车的非正常工况
 
  半干法循环硫化床脱硫工艺是目前成熟和使用率较高的脱硫装置之一,其特点就是高效的净化保障率和处理稳定性。
 
  但是,该工艺在设备检修时的开停车阶段,由于其工艺特性的影响,会出现废气短期超标排放的情况发生,其非正常工况周期时间一般为,开机时3~4小时,停机时2~3小时。
 
  由于禁设旁路的原因,这种超标排放的非正常工况过程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实际状况。
 
  2、环保治理设施的停机检修与生产装置无法同步的工况
 
  炼焦工序在正常情况下,无需进行年修或停产检修,但与之配套的脱硫、脱硝处理装置则需进行定检。在此条件下,就会因生产装置与环保装置的运行不同步,致使超标烟气直接排入大气环境。此外,由于焦化炉在生产过程中,无法随意停产或焖炉,在环保治理设施发生故障时,同样存在烟气直接排入大气环境的情况。
 
  3、在重污染应急期间,环保治理设施与强化减排措施不协调的工况
 
  随着大气环境质量管控压力的增加,以及近年来气象条件的不利因素,致使重污染应急响应的频次较往年有所增加。在应急响应期间,各地均已限产、限排的方式降低本地污染源的排放总量。
 
  以天津为例,在黄色预警期间,重点企业应减排20%,在橙色及红色预警期间,重点企业应减排30%。为此,各企业主要采用以下3种方式实现减排要求:
 
  (1)通过临时提高环保治理设施净化效率的方式实现减排;
 
  (2)通过部分生产装置停产的方式实现减排;
 
  (3)通过降低生产负荷的方式实现减排。
 
  在第三种方式中,部分生产装置在降低生产负荷后,某些污染因子可能存在达不到相应减排效率的情况,甚至于部分污染因子会出现不减反增的情况出现。例如钢铁联合企业,在采用高炉闷炉的方式进行应急期间临时性减排时,其在实现氮氧化物、SO2及颗粒物减排目标的同时,由于工况条件的限制,一般会增加CO的无组织排放量。
 
  加之应急响应期间的气象条件多为微风、稳定的状态,致使局地大气环境中CO因子的浓度出现激增现象。同时,由于CO的分子质量与空气接近,在气象条件转好时,会随之升上高空进行稀释和远距离传输,当再次遇到不利气象条件时,又会随之被浓缩且压向低空,与局地污染源形成叠加大气环境影响。
 
  三、对环评报告编制的几点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内容,建议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加强如下几点分析论证内容:
 
  1、建议强化非正常工况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分析论证内容
 
  这里所说的非正常工况论证,并不是单单论证非正常工况下特殊排放状态的环境影响,而是应就生产工艺与环保治理设施的匹配性、环保治理设施的工艺特殊性及降低非正常工况发生频率的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分析论证,在降低非正常工况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分析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必要的减缓措施(含工程措施及管理措施)。
 
  2、对重污染行业的建设项目提出应急响应的建议措施
 
  由于部分重污染行业企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无法确保减产、减排要求的综合有效性,建议对此类行业的新建建设项目环评中,提出针对性的减产、减排措施,并对其环境影响正效益进行综合性论证,且对相应措施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进行分析论证;
 
  对于改扩建项目,建议对企业现有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保障措施进行复核论证,若存在相应问题,可按照新建项目进行论证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3、建议探索性的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增加对空气污染的前体因子进行相关预测分析
 
  这里所说的前体因子是指对空气污染表征因子有间接影响的污染因子,即所排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通过二次转化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一般包括VOC、硫化物、氮氧化物及氨等因子。这些因子除一次直接影响外,可在自然环境中合成二次颗粒物或对O3产生影响。
 
  故建议在建设项目环评中,针对所排污染因子的类型结合所在地自然环境条件,对所排污染物的二次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以进一步将环评预测结果与区域环境质量相挂钩。

       更多环保资讯,请关注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www.beidouzhiku.cn)。

关键词: 建设项目   大气污染   雾霾   环保管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