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分析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内在因素的重要环节。
1、工程分析的原则
工程分析应以清洁生产理念为主线,按各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原辅材料消耗特点,识别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产污节点,分析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应以污染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控制为基础。
工程分析的实质是识别环境影响源,核算源强,为预测提供基础。
环境影响源:污染源、生态影响源、环境风险源。
污染源强:排放浓度、排放速率;
生态影响源强:占用不同类型植被的面积以及施工方式和运行方案;
环境风险源强:明确是否为重大风险源。
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先复核校对再引用。
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
工程分析应体现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能反映建设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的环节,明确适用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途径。
2、工程分析的对象
工程分析的范围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储运工程及依托工程等。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影响有关的情况:
以污染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主要关注工艺过程,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厂地的开发利用;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泄露等情况发生时的污染物非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这类排放的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的频率等,同时兼顾生态影响,对于新建项目应结合污染影响进一步深入分析、评价生态影响。
对于以生态影响为主的交通运输、水利水电、矿山采选等建设项目,应主要从占地类型、占用不同类型土地及植被的面积,以及施工方式和运行方案等方面分析评价生态影响,并兼顾污染影响。
3、工程分析的重点
对于以污染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非正常工况下的排放。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的开发利用是否进行分析及分析的深度,应根据工程、环境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
对于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则应重点以施工前、营运期(必要时考虑退役期)对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保红线区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植被及主要植物、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等进行分析、评价。
4、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与过程分析
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分析生产运行阶段所带来的环境影响。
生产运行阶段要分析正常工况下的排放和非正常工况下排放量两种情况。
个别建设项目在建设阶段和服务期满后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对这类项目的这些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在有必要也有条件时,应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或环境风险分析。
5、工程分析的方法
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
类比分析法
物料平衡计算法
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借助遥感、遥测或勘测、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获取资料进行计算、分析
工程分析通常以建设项目设计资料为基础,对数据不足部分,污染源强估算可以参考相关行业污染源强核算指南、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或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等内容。
二、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是各评价项目共有的工作,虽然各专题所要求的调查内容不同,但其调查目的都是掌握环境质量现状或背景,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累积效应分析以及投产运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1、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的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原则上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对于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若遇有重要的污染源和生态敏感目标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放大。
环境现状调查应首先搜集评价范围内及周围区域例行监测点、断面或站位近3年的监测资料或背景调查资料,经过认真分析筛选,择取可用部分。若这些引用资料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再进行现场调查或测试。
当建设项目排放的SO2和NOx年排放总量较大时,评价因子应增加二次污染物PM2.5,当规划项目排放的SO2、NOx及VOCs年排放总量较大时,评价因子应相应增加二次污染物PM2.5及O3。
环境现状调查中,对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应全面、详细,尽量做到定量化;对一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若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时,应做出详细说明,内容也可适当调整。符合相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审查意见的建设项目,可引用符合时效的现有资料及相关结论。
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搜集资料法
现场调查法
遥感法
三、环境影响预测
1、预测原则
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应按相应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征、当地的环境要求而定,同时应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预测方法
数学模式法
物理模型法
类比调查法
专业判断法
预测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
3、预测阶段和时段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通常分3个阶段(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和2个时段(冬、夏2季或丰、枯水期)。
预测工作在原则上也应与此相应,但对于污染物排放种类多、数量大的大中型项目,除预测正常排放情况下的影响外,还应预测各种不利条件下的影响(包括事故排放的环境影响)。
4、预测范围和内容
为全面反映评价区内的环境影响,除了预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覆盖现状监测点外,还应根据工程和环境特征、环境功能要求和预测结果进行优化调整。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预测的内容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征及当地环保要求而定,既要考虑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既要考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污染途径,也要考虑对人体、生物及资源的危害程度。
四、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是关于环境影响资料的鉴别、收集、整理的结构机制,以各种形象化的形式提出各种信息,向决策者和公众表达开发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可以归纳很多,主要方法有: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辅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等。
在这些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中,应用的原理、需要的设备条件及最后结果的表示方式都不一样。在结果的表述中,有的是定量的数据,有的则是定性的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正在不断改进,科学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目前已从孤立地处理单个环境参数发展到综合参数之间的联合,从静态地考虑开发行为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发展到用动态观点来研究这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