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十大生态环境新闻-资讯前沿-七星资讯-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七星资讯 » 资讯前沿 » 正文

2023年河北省十大生态环境新闻

  来源:河北日报 | 发布时间:2024-02-21

  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日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驻冀中央媒体和省级主流媒体共同评选出了“2023年河北省十大生态环境新闻”。
 
  01

  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创A,钢铁A级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2023年,我省持续抓好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厚植河北发展的绿色底色。全年新增环保绩效A级企业45家,总数达到81家,其中钢铁企业36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创A工作,是河北全面绿色转型、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扎实推进环保绩效全面创A:我省出台严格的环保绩效创A标准,涉及8个方面353项具体指标,较国家A级标准增加了装备水平、数字化智能制造和节能降碳3个方面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发布最优实用技术指南,在出台18条支持创A的政策措施基础上,针对各行业特点细化制定系列个性化激励政策;谋划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56个、国家试点示范项目6个,争取资金7.66亿元,全力支持企业创A。在创A正向激励下,重点行业企业争当环保“优等生”。经初步测算,我省钢铁行业全面创A后,可减少污染物排放30%以上,为全省工业减排贡献12%以上。
 
  02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设区市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得到巩固
 
  我省坚持把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退后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克服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等影响,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设区市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得到巩固。
 
  省生态环境厅细化制定“1+4”工作方案,深入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重型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等攻坚行动,大力推进结构优化调整、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治理监管等8方面30项有效举措,完成工业炉窑企业综合治理任务449个,燃煤锅炉替代整合和深度治理34台,完成392个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1703个无组织排放管控、435个末端提升和274个深度治理项目,创建“样板工地”3048个、“样板道路”3965条。
 
  03

  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累计完成降碳产品项目开发26个
 
  2021年以来,河北省持续深化降碳产品价值实现和碳资产化改革,深入推动降碳产品开发与碳资产价值转化。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累计完成降碳产品项目开发26个,核证总规模达到近700万吨,推动实现131.5万吨降碳产品价值转化7390万元。
 
  河北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在原有森林固碳等降碳产品方法学基础上,从生态固碳、生活低碳、生产减碳等多方发力,初步构建起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降碳产品价值标准化核算体系。截至2023年12月底,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相关部门印发固碳生态产品项目方法学、降碳产品方法学和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学22个。加快降碳产品项目开发,进一步丰富项目种类,新开发昌黎县海水养殖双壳贝类、御道口牧场管理区草原、秦皇岛住宅建筑居住节能碳普惠等降碳产品项目。价值实现规模和领域持续扩大,2023年8月,举办了全省第四批降碳产品价值实现集中签约仪式,挂牌降碳产品拓展到了草原、湿地、景区碳普惠等众多领域,摘牌单位包括钢铁、焦化、玻璃、水泥、热电等行业30家企业。
 
  04

  开展规划环评优化提升行动,55个园区环评改革试点全面推进
 
  2023年,省生态环境厅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优化提升行动,通过对全省295个园区现场调研摸底,组建5个帮扶指导组,对近60个园区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现场帮扶。通过规划环评优化提升行动,园区规划环评基本实现应开展尽开展、应跟踪尽跟踪,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与项目环评联动衔接更加紧密高效,支撑产业发展和绿色转型作用大幅提升。截至12月底,共完成55个产业园区、12个市级和20个重点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评审查工作,充分发挥了规划环评优化空间布局、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宏观引领作用,助推产业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3年,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若干措施》,从全链条加强环评制度建设、全方位推动园区环评改革试点、全过程加强环评质量管理、全周期优化环评服务保障等4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优化环评工作。在全省55个园区开展环评改革试点,推行登记表免备案、环评“打捆”审批、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优化总量指标审核等改革措施,全面提升环评审批质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05

  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重金属排污权交易
 
  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河北持续创新政策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重金属排污权确权,建立重金属排污权政府储备,发布铅、汞、镉、铬、砷5项重金属交易基准价格,探索开展了重金属排污权交易。2023年6月26日,完成首批重金属排污权交易2365千克、交易额1128.84万元,服务保障17个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拉动投资108亿元。10月16日,我省举行首批排污权租赁签约活动,将两家企业污染减排形成的富余排污权,租赁给因生产波动需要短期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其他排污单位,这是盘活“闲置”排污权资源的又一创新之举。
 
  以排污单位有偿取得排污权为基础抵质押物,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排污权+”融资模式,优化信贷流程、提高信贷额度、降低信贷利率。2023年7月20日,我省首笔排污权抵质押贷款成功签约,仪式当天河北汇力瓷业有限公司获得贷款2000万元。推进排污权由“沉睡资产”转化为“流动资本”,排污权抵质押贷款实现银企对接项目10个,授信额度65.17亿元,获得融资支持8.12亿元。
 
  06

  推进柴油货车清洁化,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全国第一
 
  2023年,河北有力有序开展“柴油车新能源替代行动”,推进柴油货车清洁化。行动中,以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为突破口,以港口、机场、铁路货场、物流园区等重点场所为切入点,以环保绩效创A企业清洁运输改造为引领,我省扎实推进柴油货车新能源替代,削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截至2023年底,全省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约2万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河北是柴油货车大省,重型柴油货车保有量67万辆,占全国7.5%左右,居第二位。柴油货车新能源替代是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和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标志性战役的重要路径。我省制定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并组织开展柴油车新能源替代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省柴油货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2%,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不低于40%,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保障。
 
  07

  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新记录物种再添181种
 
  2023年,我省对承德市、廊坊市、秦皇岛市等地72个县域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新记录物种181种,其中昆虫25种、大型真菌154种,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发现日本雨蛙,在康保县等地记录到沙狐。此外,还发现疑似新种6种,目前正在开展鉴定。种类的增多,标志着河北生态系统越来越好。
 
  为摸清全省生物多样性“家底”,自2022年起,省生态环境厅计划利用4至5年时间,在河北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这是我省有史以来最为全面的一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2022年,我省完成了36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塞罕坝机械林场、安固里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2023年,完成了72个县域的调查。2024年,计划对65个县域开展调查;2025年,完成剩余县域调查;2026年,完成总体调查的数据整理和评估报告编写等工作。
 
  08

  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积极开展美丽海湾创建
 
  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我省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2023年,全省46条入海河流入海口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目标要求,9条市域内国控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同比显著下降,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及龙岛区域获评第二批全国美丽海湾,旅游旺季期间北戴河区8个重点海水浴场水质稳定达到一类。
 
  2023年,围绕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河北持续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入海河流水质提升、海水养殖环境整治、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美丽海湾创建等11个专项行动,谋划部署7大类40余项工程项目,制定《海水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加强海水养殖环境管理,推进港口污染治理,加强入海河流总氮管控和美丽海湾建设,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推动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09

  “一塘一策”分类整治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控机制进一步健全
 
  2023年,省生态环境厅综合运用人工排查、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飞检等方式,对农村黑臭水体开展常态化排查整治,指导各地“一塘一策”制定治理方案,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整治,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累计排查坑塘沟渠8.2万个,共排查出农村黑臭水体957个,已完成整治777个,剩余180个正有序推进。
 
  针对农村地区坑塘、沟渠等小微水体动态变化大的特点,我省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每季度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卫星遥感解译识别,及时组织现场排查、核实。建立抽查抽检机制,对前期完成整治、列入省级监管清单的黑臭水体,每季度开展水质监测,不定期抽检,防止返黑返臭。我省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纳入对各地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严格考核问效,压实各级责任。2024年,我省将持续推进整治,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和美乡村。

  10

  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推动人海战术向智慧治污转变
 
  我省深入推行生态环境领域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通过完善“三个标准”、建立“五项制度”、搭建“两个平台”的“352”改革路径,建立起“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截至2023年底,全省非现场执法监管已覆盖钢铁、焦化等11个重点行业,基本实现线上全天候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推动人海战术向智慧治污转变,我省建设智慧环保管理、智慧环保执法2个平台,横向整合省直相关部门数据资源,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环境管理,实现环境问题报警信息自动推送,“入企审批、申诉审核、自由裁量、处理处罚”全流程线上办理。通过非现场平台精准发现问题线索,现场有针对性开展核查,减少了入企检查频次。2023年,河北省监管平台核实办结2.09万余条环境问题线索,在强化日常监管同时减少了对企业现场打扰,塑造了“查办更准、打扰更少、服务更好、作风更硬”生态环境执法新形象。
 
  更多环保资讯,请关注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http://www.beidouzhiku.cn/)。

关键词: 生态环境新闻   环保管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