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中央环保督察是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目前已先后完成了三批中央环保督察工作,至此,中央环保督察已经覆盖23个省份。根据环保部的规划,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将对其余8个省份——吉林、山东、浙江、四川、新疆、青海、西藏、海南进行督察,进驻时间为7月底至8月初。
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强势来袭,那么,前三批的环保督察都“察”出了哪些问题呢?即将接受第四批环保督察的省市政府及企业又该如何引以为鉴,作出深思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三批督察反馈情况:
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
2016年7月1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一批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进驻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地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11月12日起,环保部陆续公布上述8个省、自治区的督查反馈情况。督查结果显示,在被督查的8个省份中,环境问题突出、环境管理失责现象严重。其中,3422人被问责,253人被拘留,罚款总额超亿元。据了解,在此次督查的8个省区中,由于地方领导干部对环保认识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导致环境治理政策部署不落实、环保工作难推进现象仍突出。综合8省区的反馈情况,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并不乐观。此外,水体污染开始冒头,严重程度不亚于大气污染。
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
2016年第二批7个中央环保督察组于11月24日至11月30日陆续对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7省市实施督察进驻。12月30日,督察组已全部完成督察进驻任务。截至2017年4月14日,7个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别向督查省市反馈了督察情况。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共办理群众举报案件15631件、立案处罚6310家、拘留265人、约谈4666人、问责3121人。本轮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各地期间,接到的环境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城市环境脏乱差等方面,如陕西省接督察组转交的环境信访问题中,涉气、涉水、涉噪音问题较为集中。
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
2017年7月29日至8月1日,第三批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向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等省(市)反馈督察意见。督察组交办的31457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共立案处罚8687家,拘留405人,约谈6657人,问责人数超过4660人。无论受理的群众举报数量还是问责人数,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均比前两批显著增加。此外,反馈报告措辞严厉——“为应付检查做表面文章”“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多见”……一针见血地指出地方“病灶”,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
综合前三批环保督察反馈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督察的严谨性,全面性、细致性和责任性,反馈问题一丝不苟,毫不留情,绝不姑息!由此可见中央对环保督察的重视度,从严抓企业污染问题到对地方政府环保意识浅薄的批评,乃至上升到对个别省市级的点名指责,抓出环保不力的根本所在,大都是一些省市地方政府领导的不作为,只会做口头工作,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只重发展,轻视环保的重要性,导致企业肆意妄为,无视环保制度和政策,对环境的污染恶化熟视无睹。由此可见,带领地方环境管理者走出思想误区、使环境管理真正能做到“管起来”的任务仍然艰巨。
而中央的环保督察工作在地方也遭遇了重重阻力,有的政府部门采取各种造假手段欺瞒督察组,有的暗中为违法上马的项目撑腰,甚至有的被调查企业非法扣留督察人员。其实环保督察的重重阻力无非源于两种,一是长期以来在牺牲环境换经济发展理念的强大惯性之下,部分主政官员一时还转不过弯来。另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则源于既得利益集团的暗中抵抗。高污染企业常常意味着高利润,这些项目的审批运行,无不需要地方政府的庇护。在某些地区这或许已经成为权力与资本勾结谋利的重灾区。
以上这些情况和问题都是值得第四批接受环保督察的省市地方政府及企业去深思去引以为鉴的。企业要做到文明生产,在保护环境不被污染的前提下去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并且要积极配合环保督察行动;省市地方政府的领导人要加强自我环保意识,做好带头作用,在宣传发扬环保精神、环保政策的同时更要深入实际作出行动;人民群众也要做好监督,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