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从《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了解到,2016年,中国的噪声污染问题仍旧非常突出,全国各级环保部门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52.2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43.9 %),办结率为99.1 %。其中,工业噪声类占10.3 %,建筑施工噪声类占50.1%,社会生活噪声类占36.6 %,交通运输噪声类占3.0 %。
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声。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声或乐音。因此,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觉到吵闹,感到心烦意乱,进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噪声是一种恶性刺激物,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这种症状,药物治疗的疗效很差,但当脱离噪声环境时,症状就会明显好转。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声的工作环境,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
噪声污染比想象的更严重 ,“我想静静”并不矫情!面对噪声污染我们该怎么办?北斗智库环保专家建议,人们要有意识地远离噪声,在外部环境无法改变时,除关好窗户,还可考虑佩戴防护耳塞,减轻伤害;避免以噪抗噪,如戴耳机大音量听音乐等,长时间戴耳机可造成听力损伤,平时使用也应保证音量不超过60分贝,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
治理噪声污染,除了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解决,每个人同样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要有基本的公共意识,不要为了一己之便制造噪声。安静的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