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3年度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工作要点的通知
鲁环字〔2023〕45号
各市生态环境局:
现将《2023年度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2023年4月4日
2023年度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工作要点
为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落实,根据国家《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环综合〔2022〕51号)、《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鲁环发〔2023〕5号),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抓好河湖生态保护治理
1.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有序推进黄河干流、主要支流及重点湖库水生态调查评估。严格落实黄河禁渔期制度,实施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持续打造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推动省级美丽河湖评审。(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
2.巩固提升河湖水质改善成效。加强黄河水用途监管,科学实施大汶河等重点河流水量调度。推进北大沙河、锦水河等重要入黄支流“一河口一湿地”建设。按照国家部署要求,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改善主要支流水质,保持黄河流域V类及以下水体动态清零。(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局)
3.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严格落实《山东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试行)》,科学划定、调整、撤销水源保护区。加强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开展乡镇级水源地树标立牌工作。(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
4.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指导济南等市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工作。推进济宁、泰安完成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年度试点建设任务。(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5.严格环境风险防控。聚焦“一废一库一品一重”、化工园区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实施微塑料等新污染物调查监测。(省生态环境厅)
6.加强河口海湾污染防治。开展20914个入海排污口整治质控核查和“回头看”。(省生态环境厅)
二、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7.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指导济南市做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开展2023年全省“三线一单”成果更新调整,推进成果应用。(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
8.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和低碳试点。组织1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年度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开展10个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力争新批准建设或命名10家左右的生态工业园区。印发《山东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试点实施方案》,开展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9.加快工业污染治理。根据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沿黄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行动。研究制定化工园区考核指标体系,修订化工园区管理办法,对园区外企业分类施策,引导企业进区入园。(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0.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依法整治固体废物违规堆放暂存、非法转移、倾倒和填埋等问题。以黄河流域为重点,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卫生健康委)
11.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再生水利用配置国家试点,指导沿黄各市积极申报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三、推进空气质量全面改善
12.推进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防控。序时推进水泥、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力争黄河流域提前完成改造任务。持续开展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和单一低效治理设施排查治理。建设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示范项目,提高低(无)挥发性原辅材料使用率。推进年销售汽油量大于3000吨(含)的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2023年各市安装及联网比例达到30%。(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3.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贯彻落实《山东省“十四五”多式联运发展规划》《山东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发挥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中心和重点项目建设。开展新车环保达标核查工作,推进主要生产企业、主要销售品牌全覆盖。(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
四、完善城镇环境治理设施短板
14.推进城镇污水管网补短板。新完成50个县(市、区)整县(市、区)制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68%。(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
15.加强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推动既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至Ⅳ类标准,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准Ⅳ类排放限值要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4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
16.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组织开展2023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推动全省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
五、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治理
17.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在济南、枣庄整市和13个覆膜大县开展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建设试点。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科学施肥技术,实施化肥减量增效项目。推动落实《山东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提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效率。指导鱼台县开展优先治理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时梳理总结试点经验做法。(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
18.强化粪肥资源利用。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指导规模以下养殖户规范配建粪污处理设施,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主,强化规模场畜禽粪肥利用台账管理,推动畜禽粪肥全量化利用,打造种养结合样板基地30个。(省畜牧局、省生态环境厅)
19.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3年度工作要点》,部署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系列战役”,年底实现市县清洁村庄全覆盖。制定印发《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指导各市因地制宜选取低成本、易管护、效果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与技术,新完成79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完成沿黄9市已排查出的1109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
20.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持续加强耕地分类管理,全面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进一步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成效。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
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21.强化滩区、河口综合治理修复。在黄河口开展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工作,布设35个生态基础监测站位。开展黄河下游(山东段)湿地、滩涂等典型生态系统景观格局演变以及气象灾害动态监测评估技术研究,优化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完成东营、滨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年度目标。积极推进黄河口“美丽海湾”建设,力争黄河口国家公园获批设立。(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海洋局、省气象局)
2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开展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站、黄河口海草床生态系统养护观测站。扎实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防控,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制定《山东省互花米草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协调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工作。(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海洋局)
23.强化尾矿库污染治理。开展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建立尾矿库环境监管清单,实施分级分类环境监管。(省生态环境厅)
七、强化工作保障基础
24.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台账,加强督导调度,推进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有关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入省对各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省生态环境厅,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参与)
25.强化政策支撑。联合制订《山东省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办法》,推进山东省《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等5项流域标准修订。健全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入库项目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碳中和债等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在东营等地开展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26.突出科技支撑。积极组织开展黄河流域水生态修复、高性能反渗透膜、高矿高硫酸矿井水高效低成本处理等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设备研发。持续征集、发布《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促进现有先进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建设国家环境保护陆海统筹生态治理与系统调控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生活垃圾处置新污染物检测与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启动运行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和环保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开展第二批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建设试点。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市一策”驻点科技帮扶。(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
27.严格监督管理。制定《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健全环境资源公益诉讼跨区域司法协作机制,落实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将排污许可执法检查纳入生态环境执法年度计划,组织印发水泥、农药制造、玻璃等重点行业排污许可执法检查清单。深入实施“生态警务”,开展“昆仑2023”“忠诚护安澜”等专项行动,深化完善鲁豫两省七市“黄河行动”侦查打击协作机制。组织“中国渔政亮剑2023”系列专项执法行动。(省生态环境厅、省检察院、省法院、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