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3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有关情况。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在国家发改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推动各地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刘德春指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提出明确要求。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推动各地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加快城镇老旧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推进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提升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积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二是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加快完善垃圾分类设施体系,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短板,鼓励推动设施覆盖范围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三是加快医废危废等处置能力建设。加快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支持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标改造,确保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和应处尽处。科学布局建设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孟玮: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专题新闻发布会。近日,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的通知》,提出了五个方面15条具体措施。为便于大家及时了解相关工作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相关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本场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 刘德春先生,
生态环境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虢清伟先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 杨宏毅先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吴翔天先生,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常昭瑞女士。
下面先请我委环资司刘德春司长介绍总体情况。
刘德春:
感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按照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议程,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有关情况。
3年多来,我国抗疫防疫历程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强大的战略定力,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总结3年多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经验做法,完善相关机制和举措,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近日,李强总理对此也提出明确要求。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疾控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的通知》。3月1日,8部门联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各项工作作出明确部署。
一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处置能力建设,切实提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能力;抓好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和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大型场所人员的健康监测设施和能力建设,抓紧补齐重点环节防控设施短板;加强医疗物资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建设,切实解决好基层一线能力、药品、设备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完善街道社区、乡村以及机场、车站、地铁、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卫生设施,提升环境卫生整治能力;强化基层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建设,提高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能力水平。加强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医废危废处置能力建设。
二要注重统筹推进。坚持平急统筹,抓好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基地、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提升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水平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坚持城乡统筹,持续抓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和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小餐饮店等重点场所环境卫生治理,常态化开展清脏治乱大扫除,努力提升薄弱环节环境卫生面貌;积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巩固农村厕所革命成果,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要动员全民参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城市健康公约、居民社区公约、村规民约,推广周末大扫除、卫生清洁日活动。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全面开展居家环境、社区环境整治,形成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科普文明健康知识,加强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牢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慎终如始做好家庭和个人防护,提升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深化绿色环保主题宣传,大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不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抓紧把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短板弱项补齐建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谢谢大家!
经济日报记者:
在当前时点总结回顾三年多来抗疫防疫的成果经验,意义重大。请问今后在建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有哪些安排?如何进一步强化医疗应急体系建设?
吴翔天: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强基层、补短板、优布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特别是2020年以来,中央安排投资1100多亿元支持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加大中央投资力度,安排更多资金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导地方也加大投入,优化资源布局,建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尤其是加快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等疫情防控救治相关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让远程医疗进一步向乡、村延伸。
二是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一方面发挥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地市级传染病救治网络,全面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等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医疗救援队伍建设,全面强化传染病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应急医药储备管理,建立储备长效机制,完善相关药品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同时推进建立遍及城乡的现代医药流通网络,完善人员、物资统筹调配机制,保障医疗服务平稳有序。
三是构建更加科学有序的就医秩序。科学统筹区域医疗资源,加强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管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相关疾病诊疗中的职责分工、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连续性、系统性。
CGTN记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请问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刘德春:
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超过1万亿元,支持各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全国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超过1500座,污水管网约30万公里,垃圾焚烧处理厂超过500座,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1.6亿吨/年,增长了4倍,群众身边的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约280万吨/年,比疫情前的2019年提高80%以上,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及时妥善处置。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城乡、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提出明确要求。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推动各地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加快城镇老旧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推进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提升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积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二是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加快完善垃圾分类设施体系,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短板,鼓励推动设施覆盖范围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三是加快医废危废等处置能力建设。加快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支持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标改造,确保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和应处尽处。科学布局建设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
北京青年报记者:
请问如何看待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展和发挥的作用?下一步在这方面有哪些工作安排?
杨宏毅: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各地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为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提升社会健康治理水平作出了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加强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目前,全国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8%,比2012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同时,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指导全国100个重点推进城市,消除卫生死角,整治公厕环境,修复破损路面和路灯,开展绿化补植,切实美化环境、改善秩序、提升品质。二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城市环境卫生工作。印发《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城市环境卫生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当前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期间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指引》等系列文件,指导各地认真落实有关要求,完成各项环境卫生作业任务,妥善做好涉疫垃圾的处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三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国开展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任务,作出“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的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我们将重点推动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卫生作业质量。做好公共区域清扫保洁,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加强公厕保洁作业。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保持干净、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二是进一步抓好重点区域和场所的环境卫生工作。持续抓好城市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治理,努力提升薄弱环节环境卫生面貌。结合各地实际,继续做好人员密集场所及其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三是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工作。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巩固既有治理成效,稳步提升治理质量。
中国日报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通知》要求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处置能力,请问在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疫情监测体系在提前预警方面的作用?
常昭瑞:
谢谢你的提问。在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密切配合,加强医防协同,共享医疗机构监测信息。开展了病例报告监测、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监测、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城市污水监测、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监测、人群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医疗机构在院病例监测、社区人群哨点监测、网络调查等工作,现已初步形成兼顾常态与应急、入境与本土、城市与农村、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多渠道传染病监测体系,及时有效地掌握疫情走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完善多渠道监测体系,做好新冠、流感等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强化疫情形势分析和趋势研判。一是多部门联合强化输入疫情和新型变异株监测,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常态化监测。二是完善多学科专家队伍,针对病毒变异株和疫情异常信号快速开展风险评估,边核实、边评估、边预警,提高应对的时效性。三是继续发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在疫情防控中的基础作用,落实医疗卫生机构报告主体责任和执行首诊负责制,督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依规、及时准确、完整规范报告疫情信息。结合防控工作需要,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功能,充实相关监测数据报告模块,提高数据收集的信息化水平和提高数据分析智能化水平。谢谢。
中宏网记者:
《通知》针对推动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请问下一步如何把这些措施落实到位?
刘德春:
谢谢您的提问。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文件出台后,落地见效是关键。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国家层面,我们成立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疾控局等部门参加的工作机制,加强沟通交流,督促工作落实,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区也要比照国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加强工作调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二是形成工作合力。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涉及多个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投资、价格、金融、税收等政策协同,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支持各地公共卫生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符合条件的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优先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加大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污水垃圾、医废、危废处理收费制度,创新收缴方式,并有效提升收缴率。加快完善公共卫生设施、环境基础设施财税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各地要加强项目组织协调,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强化土地、环评、资金等各类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投运。三是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动员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以及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全覆盖、多层次宣传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意义,凝聚全社会共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积极宣传推进相关工作的阶段性成效以及典型经验做法,营造良好氛围,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
东方卫视记者:
新冠疫情期间,生态环境部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医疗污水处理监管?取得了什么成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生态环境部又将如何开展医疗污水处理监管工作?
虢清伟:
新冠疫情期间,生态环境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形势,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指导督促各地严格落实“两个100%”工作要求,也就是“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100%全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在医疗污水处理监管方面,我们重点开展了3方面工作。
一是督促严格管理。我部第一时间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医疗和城镇污水应急处理、杀菌消毒等技术要求和管理规定,提供了技术方案。督促各地以定点医院、接收定点医院污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及集中隔离场所为重点,加强对污染治理设施开展环境监管,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二是开展调度帮扶。组织各地开展全面排查,建立日调度、周报告工作机制,动态管理医疗和城镇污水处理情况。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专家团队通过视频连线,对全国9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帮扶指导;坚持送政策、送技术到一线,先后7次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开展“云培训”,服务一万五千多人次,协助基层解决一批技术难题。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针对部分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运维管理不完善等问题,2021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补齐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短板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的通知》,督促指导各地加快补齐设施建设短板,规范治污设施运维管理,着力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各地积极主动作为,积累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如,上海建立了排污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排水许可证“三证”信息共享机制,河南、浙江、湖南等省份明确了排查整治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宁夏制定了医疗污水智能化监管方案,山东、河南制修订了地方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细化了重大疫情期间的管控要求,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医疗污水排查、治理效率,提升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针对医疗污水污染控制,我部将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常态化防控时,通过强化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监管,确保医疗污水有效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疫情流行时,通过启动应急措施,强化污水消毒处理,防止病毒通过污水传播扩散,切实保障疫情防控生态环境安全。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生活垃圾分类是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形成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工作。请问相关工作目前进度如何?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杨宏毅:
谢谢您的提问。垃圾分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关键小事”。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垃圾分类看是民生小事,实为国之大者,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开展垃圾分类,不仅是为了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更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素质。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一方面,加强工作部署,联合各有关部门,从指导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开始,到地级及以上城市依法全面开展。另一方面,加强工作指导,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加强省级统筹,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目前,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82.5%。同时,垃圾处理结构不断优化。
下一步,我们将督促指导各地聚焦关键环节,深入推动垃圾分类,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素质。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夯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省级统筹和地级以上城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推动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是推动习惯养成。推动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基层党建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广泛宣传“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营造人人参与的好氛围,从娃娃抓起,推动群众习惯养成,使垃圾分类成为全社会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行动。
三是加强分类系统建设。指导各地合理布局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设施,进一步做好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处理工作,实现垃圾分类前端、中端、末端各环节有序衔接。同时,持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使之成为宣传垃圾分类工作的基地。
四是健全长效机制。指导各地加快垃圾分类管理立法工作,研究建立全过程管理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督促指导,把这项工作持之以恒抓下去,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深圳卫视记者:
我们知道4月份是爱国卫生月。请问在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的大背景下,今年的爱国卫生月有哪些工作安排?
吴翔天:
大家都知道,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7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2022年12月,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爱国卫生运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国爱卫办、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继续扎实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向纵深开展。
今年4月是第35个爱国卫生月,全国爱卫办、中央文明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今天印发了通知,主题是“宜居靓家园 健康新生活”,活动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二三”:
“一”就是树立一批典型,弘扬爱卫新风尚。要求各地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广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优秀做法,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树立一批标杆,带动社会各界、更多群众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
“二”就是筑牢“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两个理念,培育健康新生活。指导各地围绕疫情防控知识、饮食卫生习惯等,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健康科普宣传,引导群众树牢两个理念,做好个人防护,继续坚持常通风、勤洗手等疫情时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自觉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
“三”就是强化三个重点,打造宜居靓家园。按照这个通知要求,在全国集中开展一次城乡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扫除、大整治,为疫情防控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三个重点就是一要推动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提标升级,二要推进重点场所、薄弱环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要针对春夏季节传染病特点强化病媒生物防制,有效预防媒介传染病发生。
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爱国卫生运动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希望大家在爱国卫生月期间多到基层走走看看,多报道各地爱国卫生运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共同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
南方周末记者:
近期流感、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高发,大家都很关心怎样做好预防。请问春夏季高发的重点传染病还有哪些?如何进一步提升防控能力?
常昭瑞:
谢谢你的提问。春夏季是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新冠疫情流行风险依然存在。同时,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输入风险不断增大。传染病防控始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防控成效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要切实做好新冠和春夏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重点从以下六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压实四方责任,履行防治职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属地责任,保持各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效运转,坚持“多病共防”,盯紧关键环节,统筹推进新冠和其他传染病防控工作。二是强化监测预警,做好疫情处置。密切关注国际疫情动态,定期开展输入性传染病风险研判。进一步抓好新冠病毒监测,强化流感样病例报告与病原学检测,开展蚊媒密度等监测。疫情发生后,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救治,迅速开展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三是加强疫苗接种,提升服务质量。要落实好国家免疫规划,提高基层疫苗接种服务质量,保证适龄儿童及时、全程接种疫苗。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加大针对手足口病的EV71灭活疫苗接种宣传力度,提高接种率。四是突出源头管控,狠抓关键环节。各地要做好口岸检疫查验、病媒生物消杀,严防登革热、疟疾等媒介传染病输入。加强对霍乱流行国家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及时发现霍乱感染者。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等落实晨午检、健康监测等要求,严防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防治技能培训,提高传染病诊断和治疗水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做好发热患者的排查和分诊,避免患者交叉感染。五是加强科普宣教,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各地要结合春夏季传染病疫情形势,明确宣教重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加大病媒生物防制力度。六是加强培训演练,督促工作落实。强化干部队伍培训和专业队伍建设,做好应急处置演练。要加强工作督导,对防控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纠正、限期整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通知》强调要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绿色健康意识,培养绿色健康生活习惯。请问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目前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有怎样的工作考虑?
刘德春:
谢谢您的提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实施《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及七大领域单项行动方案以来,推动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22年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阶段性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全国70%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比2011年分别下降24%和28%以上;共有109个城市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绿色出行比例和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大幅提升。积极培树了一批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绿色家庭典型,推广了一批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绿色社区示范。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深化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积极推动三方面工作。一是开展绿色低碳生活全民行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深入推进全民节能、节水、节材、节粮,推广文明餐桌、“光盘行动”。推动构建党政机关带头示范引领,企业主体履行社会责任,人民团体发挥积极作用,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服务,社会公众积极广泛参与的绿色低碳全民行动体系。二是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深化绿色环保主题宣传,围绕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全国爱国卫生月等持续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动员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将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三是加大文明健康行为监督引导。通过推广文明健康引导员、“曝光台”、“随手拍”等方式,加快形成约束有力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环境,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习惯,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行为准则。
孟玮:
谢谢5位发布人!大家后续如果还有关注的问题,可以与新闻办联系。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