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10月19日至10月21日,C40全球市长峰会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举行,包括C40成员城市和非成员城市在内的全球100多位市长参与了峰会。
峰会以“携手共进”为主题,聚焦“绿色复苏”“居民福祉”“气候融资”三大领域,鼓励城市创造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的和能够创造就业机会的绿色复苏,将其居民置于公共决策的核心并确保居民的福祉,增加对城市的绿色投融资以确保未来实现共同发展。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峰会开幕式发言时指出,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一半以上,消耗了全球2/3以上的能源,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以上,城市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成败。因此,他提出三点建议:在近十年中减少碳足迹,呼吁所在城市的公司和金融机构做出零碳承诺并积极履行,并投资加强城市气候韧性,以适应气候变化。
C40执行总裁马克·沃茨介绍,过去十年中,C40城市采取的高影响力行动数量增长了三倍,这些行动包括引入低排放区、建成通用垃圾管理系统等。“很明显,在共同合作下,C40市长有能力比其他市长做出更快的气候行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这种合作,才能真正实现2030年排放量减半的目标。他说,“我们可以做到:过去两年C40城市的空气污染减少了5%,这证明了我们的潜力;我们也有信心做到:C40城市将携手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此次C40全球市长峰会设置了主题论坛、边会、闭门会议、气候相关的大师课、商业论坛、城市参观和访问等活动,旨在携手全球城市领袖,工商、学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青年和大众,促进各方交流,鼓励各方携手行动,让城市成为更绿色、更包容、更有韧性的幸福家园。
主题论坛关注实现绿色包容转型的方法、推动绿色投融资的渠道、减少碳排放的行动。中国城市参与了峰会多个议题,贡献中国方案。来自广州、深圳、香港特别行政区、成都及杭州的市长代表们围绕绿色交通、绿色繁荣社区、气候金融等议题,视频分享了中国城市气候行动的经验和亮点,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城市在应对气候危机中的积极行动。
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在“实现气候行动带来的健康益处”主题论坛上,介绍了深圳市的绿色交通实践,深圳现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首个实现公交车全面电动化的城市。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深圳每年减少碳排放超过130万吨,推动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路径。我们期待以本届峰会为契机,加强与全球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通过气候行动改善公众健康和福祉,携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覃伟中说。
成都市副市长林楠在“发展绿色繁荣社区”主题论坛上,分享了成都建设近零排放区试点建设经验,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加强交通接驳建设、推动建筑节能改造、推广低碳技术应用、大力倡导共建共治理念等综合性举措,全面启动近零碳社区建设,让市民充分享有15分钟低碳便捷的高品质生活圈。今年7月,成都还加入了“C40绿色与繁荣社区”网络,成为全球首批“绿色与繁荣社区”试点城市,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杭州市副市长孙旭东在“解决交通贫困、空气污染和气候问题”主题论坛上,介绍了杭州在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杭州市通过全面推进绿色交通设施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实现绿色出行对全年龄段人群友好,并强化宣传引导,让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目前,杭州已经实现绿色出行分担率达75%以上,绿色出行的满意度达90%以上。
广州市市长郭永航在“携手应对气候危机”主题论坛上指出,广州坚持开放包容,参与国际合作。高度重视与联合国及C40、宜可城(ICLEI)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在中国城市中率先加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自愿陈述行动,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绿色城市倡议”,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试点,积极为全球气候治理探索有益经验。
“未来,广州愿意秉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与C40成员城市真诚合作、交流互鉴、分享经验,共同为推进国际气候治理、全球环境治理而努力,为应对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郭永航说。
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在“为未来融资”主题论坛提到,2021年在香港安排和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总额达566亿美元,是2020年的4倍,其中债券总额达313亿美元,占亚洲区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市场的1/3,且逾八成由内地实体发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和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发起成立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以加快绿色可持续金融的发展。该组织正在探讨如何将香港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高质量、自愿的碳市场。“我们将与有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合作,努力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谢展寰说。
在11月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27)召开前的关键时刻,C40借峰会的契机,携手全球城市领袖,工商、学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青年和大众,向世界展现各方在气候行动上取得的成果,促进强有力的多边合作,加速全球城市气候行动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