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在2022年重庆两会召开之际,渝中区委书记赵世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2年,重庆渝中区将全力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推进建设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着力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
“无废城市”建设成为渝中区推进“四化”“四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近年来,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两江四岸”核心区,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无废细胞”创建、非工业源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探索,在“无废医院”“无废小区”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
成立领导小组 投入500余万元资金保障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渝中区作为重庆市“11+5”个试点城市之一入选。
在建设“无废”城市的探索中,渝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成立“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领导小组,规范化推进城市建设。
渝中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细化责任清单,保障专项资金500余万元,全面完成41项试点目标任务。全区各部门充分协调联动,高起点规划、高效能投入、高标准建设,制定出台《渝中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渝中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暂行)》《渝中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技术指南》等20余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相关方案、规定,统筹协调推进全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抓好示范带动 率先在重庆创建多个“无废细胞”
“无废细胞”指满足了“无废城市”标准的社会生活组成单元,主要包括学校、小区、公园、商圈、机关等。渝中区以“无废细胞”建设为着力点,创建学校、机关、商场等9类区级无废细胞57个,其中12个成功评选市级细胞,示范带动全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石灰市菜市场创建了重庆首个“无废菜市场”,引进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应用高温好氧微生物处理技术,果蔬垃圾就地转化为有机肥,有效改善菜市场环境,解决了餐厨垃圾乱丢乱放、臭气扰民的问题,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力量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实现了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多赢局面。
以规范医疗废物管理为目标,渝中区共创建8个区级“无废医院”、2个市级“无废医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建立了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医疗废物从产生、收集到转运的全过程闭环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废物的日常管理,医疗废物安全转移处置率达100%。
重医家属区230余户居民开展油烟净化治理试点,创建“无废小区”,通过加装高效油烟净化回收设备,应用全动态离心式油烟净化技术,油烟净化效率超过90%,回收废油用于制作环保洗手液,倡导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一定程度改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成效明显。
“点、线、面”结合 推动固体废物“三化”管理
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探索期间,渝中区通过试“点”示范、支“线”延伸、全“面”覆盖的点线面结合,着力推动固体废物“三化”管理。
试“点”示范,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以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经验为模板,在全市率先编制《渝中区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技术指南》《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宣传手册》,强化示范引领。
支“线”延伸,推进医疗废物精细化管理。15家大中型医疗机构完成医疗废物精细化监管试点,建成全区医疗废物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医疗废物贮存、转移全时记录、全程留痕、全线可溯。
全“面”覆盖,推进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以信息化管理为突破口,提升过程监管及信息化追溯能力。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稳步推进辖区内300余家小型医疗机构、40余家大中型医疗机构、60余家危险废物产废单位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宣传动员全覆盖 打造重庆首个“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基地
为进一步提升“无废城市”的知晓率、参与率,渝中区印发《渝中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宣传方案》,广泛开展”无废城市”专项宣传活动,开展“无废城市”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八进”主题宣传,依托各类媒体平台,扩大“无废城市”建设宣传覆盖面,引导辖区群众主动参与“无废城市”建设。
2021年5月,黄沙溪建成了重庆首个“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基地,基地集展示、互动、体验、教育为一体,集中展示渝中区及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进展、无废细胞建设情况,以绿色发展、再生物资回收、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主题,开展无废知识、无废文化的宣传教育。多次组织中小学生、人大代表、机关干部、川渝作家等开展参观学习。辖区中华路小学作为无废学校代表在生态环境部“无废校园行动2021(重庆)”线上活动中进行无废学校建设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