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近日,从河北省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获悉,唐山沿海地区已建成海水淡化项目5个,产能25万吨/日;在建项目1个,产能10万吨/日。同时,基于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唐山形成了“燃热电水盐”五位一体的产业格局。
唐山是河北省的经济强市,也是河北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支点。然而,唐山位于华北资源性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近年来,唐山创新开展海水淡化综合利用,增加水资源供给,优化供水结构,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开创低成本海水淡化先河
“热法”和“膜法”是2种主要的海水淡化工艺。首钢京唐海水淡化项目始于2009年,最初采用的是热法工艺。2019年,项目采用双膜法工艺,与低温多效热法系统进行实质的工艺耦合,已成功实现海水淡化和发电联合的水电共生模式,开创了低成本海水淡化的先河。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首钢京唐海水淡化项目走的是一条“低成本﹢综合利用”路线。在十多年的发展中,首钢开发出了以设备大型化、国产化和首钢品牌为引领,以工艺路线优化和系统集成为手段,以渤海湾水文特征和工业企业需求为依据,以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为特点,以能源综合利用和资源阶梯利用为方向,以降低海水淡化综合成本为目标的海水淡化模式。首钢京唐海水淡化项目坚持走“热电联产、水电共生、热膜耦合、低碳环保”的技术路线,最终形成了“燃热电水盐”五位一体的产业格局。
2019年,河北省海水淡化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依托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为海水淡化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创新提技术支持。
循环经济实现多方共赢
在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纯碱分公司,一条条管道纵横交错,其中一些管道上标注着“浓海水”的字样。这些浓海水来自50公里外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用来替代生产纯碱所需的精盐水。
据介绍,首钢京唐海水淡化项目在产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盐及杂质的浓海水。浓海水直接排放入海,将对生态产生影响,一般需要经过工艺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而三友集团每生产1吨纯碱要消耗原盐1.5吨左右,还要用水将原盐制成精盐水。将浓海水直接引入纯碱生产系统,不仅能供“盐”,还能补“水”,一举两得。就这样,2家公司一拍即合,迅速建起了一条50公里长的管线,实现了优势互补,产业循环。
有关专家表示,这项以排废浓海水生产纯碱的新工艺,不仅是企业间的共赢,也是生态与经济的共赢,有着很好的行业示范作用。据测算,该项目每年可利用浓海水1300万吨,节约原盐60万吨,节约淡水1000万吨。
增量水资源支撑产业发展
随着唐山沿海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调整,如何保证水资源供给,优化水资源配置,统筹水资源利用,成为唐山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2020年11月8日,在唐山市海港开发区,唐山申港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举行开工仪式。该公司海水淡化项目远期总规模10万吨/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淡水供应3400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