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海宁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把固废污染防治摆在突出位置,补短板、强攻坚、盯成效、抓提升,全市8个“五废共治”重点项目全部建成,新增固废处置能力达123万吨/年,固废长效机制不断健全,规范化管理示范创建行动全面启动。
(一)抓实“补短板”,处置能力不足全面补齐。
一是以“静脉循环”理念,科学体系全面构建。以“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谋划“五废共治”三年行动方案,在尖山新区规划环保重大基础设施用地200亩,抓好垃圾焚烧、污泥协同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产业项目建设,以垃圾焚烧余热利用协同医疗废物高温蒸煮、污泥干化,打造固废处置静脉产业样板。被成功列入省级静脉产业示范城市试点,并于2020年5月通过中期评估。
二是以“早一天也好”原则,重大项目提前建成。超常规推进项目建设,补齐固体处置能力短板。累计投资15.8亿元,先后建成了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医疗废物处置项、废包装容器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焚烧扩容新建、工业边角料综合利用项目、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小微危收集项目等8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市生活垃圾实现产处平衡,污泥产处矛盾有效化解。
三是以“高标准”要求,小微产废企业危废收集体系建成投运。以国资入股的方式建设全市小微产废企业危废收集平台项目,新建项目占地5亩,投资资金950万元,共获批收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20个大类173个废物代码危险废物,规模1万吨/年。自今年1月运行以来,已与102家企业签订协议,统一收集转运危险废物106.06吨。同时,通过健全收集、运输、监管体系,彻底解决长期以来海宁市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点多、面广、处置难、管理难等问题。
(二)保持“严监管”,排查整治全面升级。
一是深入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在2019年开展三轮“百日攻坚”行动基础上,深入开展举一反三。2020年12月起,全面启动了全市固体废物大排查专项行动,突出产废、中介、运输、收集、处置利用“五个全部排查”,按照“七个一”的要求开展自查、交叉检查、督查,累计出动排查人次1681人次,检查单位696家,排查并整改问题隐患298个,处罚金额105.64万元。
二是严厉打击固废违法行动。开展废铅酸蓄电池、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工业污泥等各类固废专项行动,出台《海宁市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严防非法转移、倾倒、处置。2020年共对56件固废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处罚207.3万元。同时,强化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成立市检察院、法院、公安局驻环保联络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查处打击一系列固废典型案件,2018年以来,有30人因固废污染环境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三是全覆盖开宣传指导。加强对企业固废处置的协调和服务。全面加强业务和法律培训,新《固废法》培训实现各镇(街道)及相关企业全覆盖;编印发放《危险废物管理手册》3000余册;向1000余家小微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发放《告知书》,告知规范管理要求,提升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减少固体废物违法风险和环境问题发生。
(三)聚焦“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加快实现固体废物“源头覆盖、部门联动、动态监管”体系。每年制定固废污染防治年度工作计划。2019年,市政府分先后两批印发了全市工业边角料、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收运处置管控机制;出台了严查严防垃圾偷倒、“低散乱(高危污)”腾退固体废物处理、分类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指导实施意见。建立危险废物“月调度”“季清零”制度,开展“动态清零”行动。加强市外处置情况核实机制,及时掌握市外处置情况。探索建设企业固废“一企一码”数字化监管体系。
二是全面推行信息化闭环管理。全面推进信息化监管扩面提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一般工业污泥利用及处置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涉酸企业环境监管的通知》等系列管理文件。全市892家一般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在工业固废信息化监控系统注册申报,2020年共转移处置执行随车电子联单7929单,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99.98%。全市758家危废产生单位通过监管信息系统申报转移处置,共执行转移联单7813单,规范处置危险废物7.73万吨,全市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