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12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资讯前沿-七星资讯-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七星资讯 » 资讯前沿 » 正文

生态环境部12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生态环境部 | 发布时间:2020-12-29

  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12月29日上午10点,生态环境部召开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总结回顾2020年重要生态环境工作进展,介绍“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整体考虑,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刘友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目前正值年末岁尾,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年终“盘点”。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徐必久司长,向大家介绍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问题。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采用视频连线方式举行。
 
  下面,我先通报几项我部重点工作。
 
  一、制定《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重大宣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更好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牵头部门职责,生态环境部制定了《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拟于近期印发实施。
 
  《指导意见》从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制度体系、试点示范、国际合作等5个方面,建立健全统筹融合、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一谋划、统一布置,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为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实现提供支撑保障。
 
  《指导意见》印发实施后,生态环境部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开展调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今年秋冬季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秋冬季以来,截至12月2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区域三大重点区域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共计100天,比2019年同期减少95天,减少幅度达47.8%;比2015年同期减少631天,减少幅度高达86.3%。
 
  同时,三大重点区域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整体增加,今年秋冬季以来优良天数为5306天,比2019年同期增加191天,增加3.7%;比2015年增加974天,增加22.5%,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北京市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还未发生过重污染过程,持续优良天数已经超过40天,为历史同期最优水平。
 
  预计2021年1-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三个区域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总体均偏差。我部将会同中国气象局及相关省市加强空气质量形势研判,争取做到精准预测预报,对可能发生的重污染过程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应对。
 
  三、《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指标体系(试行)》发布
 
  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指导和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生态环境部制定印发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指标体系(试行)》,并同步发布了7项生态保护红线标准。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指标体系(试行)》聚焦“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监管目标,以人为干扰活动及其生态环境影响为重点,设定8个共性指标和7个特征指标。指标体系兼顾全国通用性、地方差异性,各省(区、市)可结合本地实际,增加特征指标,体现区域差异化特点。
 
  生态环境部将组织各省(区、市)对生态保护红线的面积、性质、功能和管理情况开展日常监管、年度和五年成效评估工作。日常监管重点管控人为干扰活动,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日常监管台账,形成生态破坏问题清单和修复计划清单,强化监督执法。年度评估重点评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强化目标责任制。五年评估重点评估生态功能变化情况,强化建立评估和生态安全预警机制。????
 
  四、中国政府首个赠非洲友好国家卫星工程项目顺利交付
 
  12月2日,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援埃塞俄比亚卫星项目在京顺利交付。遥感卫星将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为埃方有效应对气候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援埃塞俄比亚卫星是我国和非洲国家合作的第一颗遥感卫星,也是埃塞俄比亚的第一颗卫星。项目援助采取了“交钥匙工程”方式,为埃方提供包括卫星、地面系统、卫星发射、项目培训在内的“一站式交钥匙”系统解决方案,并为埃方同步提供航天技术援助,有力带动埃塞俄比亚航天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
 
  目前,卫星在轨运行稳定,已成功获取和生成了大量遥感影像和专题产品。
 
  刘友宾:下面,请徐必久司长介绍情况。
 

 
  徐必久: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记得上一次跟大家见面的时候是在今年的2月份,这一次是12月份,今天是12月29号,可以说是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在“十三五”规划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即将进入“十四五”,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之际,很高兴向大家报告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总体考虑。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大家都深有感触。我们一路走来、风雨同舟,迎难而上、共克时艰,艰辛的历程、付出的汗水、取得的经验,都值得总结、值得珍惜、值得自信。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综合施策、精准施策,改进方式、把握节奏,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明显的成效。
 
  总的来看,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9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碳排放强度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
 
  近期中央召开了两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中全会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都作了明确部署,为编制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就碳达峰、碳中和问题进行了部署,对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具体的要求。我们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好,坚决贯彻落实好。
 
  “十四五”时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五年。
 
  生态环境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分析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确定“十四五”主要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抓紧编制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总体考虑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美丽中国建设远景目标,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具体来说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引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三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五是坚持稳中求进,推动重点领域工作取得新突破。
 
  我先介绍到这里,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刘友宾:下面,请大家提问。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

 新华社:大家好!新华社记者提问。党中央做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要求到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请问“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能否圆满收官,取得哪些阶段性的成效,谢谢。

  徐必久:谢谢你的提问。你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能否完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底色的问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集中力量攻克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2018年5月份胜利召开,大会最标志性的成果就是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这也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部署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同时实施七大标志性战役。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在可以说,圆满完成了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明显增多,人民群众满意度也是大幅提高。
 
  这里给大家重点介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情况。
 
  蓝天保卫战成效持续显现。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是有计划、有重点、有实招、有成效。有计划,就是全面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有重点,就是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污染物、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在秋冬季重点治理PM2.5,在夏季重点治理臭氧。有实招,这方面措施很多,重点介绍结构调整优化、散乱污整治、清洁取暖以及监督帮扶等四个方面情况,这里给大家报一组数字,可以充分反映和体现了工作的成效,现在已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煤电机组约9亿千瓦,全国约6.2亿吨粗钢产能正在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推进清洁取暖,已经完成约2500万户,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监督帮扶共帮助地方发现和解决问题27.2万个,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说明了所做的工作。有成效,大家都感受到成效很明显,全国各地的蓝天白云明显增多,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讲的蓝天就是幸福。
 
  碧水保卫战取得重要进展。保好水、治差水,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保好水主要是饮用水水源和良好湖泊保护,已累计完成了2804个饮用水水源地10363个生态问题的整改,治差水主要是城市黑臭水体和劣五类水体治理,全国地级及以上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根据最新调度的情况已经超过98%,全面完成长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污口的排查,长江流域、渤海入海河流纳入消劣行动的国控断面全部消除劣五类,还有个标志性的成果,今年长江干流全面达到II类水质,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累计完成13.6万个建制村的环境整治。
 
  净土保卫战是稳步扎实推进。确保完成农用地安全利用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两个90%的目标,完成了农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的详查,组织开展了长江经济带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专项行动,同时组织开展了全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这两个行动对维护环境安全、防范环境风险都非常重要。坚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2020年底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经过共同的努力,“十三五”规划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确定的九项约束性指标,在2019年已经有8项提前完成。在环境质量方面是3项,PM2.5未达标城市浓度累计下降23.1%,“十三五”目标是18%;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9%,“十三五”目标是70%,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3.4%,“十三五”目标是5%。总量减排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两累计分别下降22.5%、16.3%、11.5%、11.9%,分别完成了两个15%、两个10%的目标。碳排放强度方面,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了18.2%,“十三五”目标是18%。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1-11月份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9%,超额完成84.5%的约束性目标。这里还给大家报告一个标志性的成果,到今年11月份,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是34微克每立方米,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是31微克每立方米,达到了世卫组织第一阶段35微克每立方米的目标值,达到这个目标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可以说,九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已经圆满完成、超额完成、全面完成。
 
  谢谢。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

  光明日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请问生态环境部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主动服务“六稳”“六保”方面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下一步如何更加精准有效地做好常态化的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更好地服务六稳六保工作任务,谢谢。

  徐必久:谢谢你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今年特别重要,大家都很关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影响,我们总的考虑和做法是应对挑战,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实现共赢。
 
  我们先后印发两个文件,一个是在疫情非常严重的时候发布了《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个是《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服务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通过这两个意见来进行部署安排。
 
  第二个是落实两个100%,就是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废水收集处置100%全落实,保障环境安全。
 
  第三个是建立实施两个正面清单,也就是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主动服务“六稳”“六保”任务。
 
  第四个是突出三个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执法治污,特别是精准治污,做到五个精准,即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位精准、对象精准和措施精准,保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圆满收官。具体情况:
 
  一是落实两个100%,抓紧抓实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工作,任务完成的很好,保证了环境安全,目前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每天6200多吨,比疫情前增加了27%,做到了应收尽收,应处尽处。
 
  二是建立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保障经济平稳运转,截至到11月底,对三万多项目实施告知承诺,对12万个项目豁免环评登记表备案手续,动态更新国家地方利用外资重大项目台帐,提前做好准备,提前服务。
 
  今年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审批建设项目,涉及投资总额18.5万亿元,同比上升18.5%。
 
  三是建立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全国近8.4万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于疫情防控,物资生产,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污染排放量小的,吸纳就业量强的,涉及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环境保护水平高的企业免除现场执法监督,对安装监控一年内无环境违法记录的企业减少开展检查,免除现场执法,减少现场执法,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监督执法。
 
  四是加大主动帮扶力度,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加大资金支持,支持筹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规模是885亿。强化技术帮扶,发布2020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的目录,建设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各地积极创新模式,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例如江苏率先推出了环保贷,累计贷款金额超过了128亿元,上海松江强化环保管家管理和环保中介评估,推动以最低的价格,最快的时间为企业提供服务。
 
  对于明年的工作,我们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要继续抓实抓细抓好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工作。紧盯医疗废物处置等重点任务,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处置的短板,对一些地方出现的疫情散发的地区,根据地方需要加强指导。
 
  二是推动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制度化。目前社会各界对这两个制度的反映非常好,效果也很突出,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希望制度化和常态化,我们要指导各地完善优化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六保”“六稳”。
 
  三是考虑出台一份新的指导意见。最近三年我们每年都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营商环境需求和地方需要,出台一份指导性意见,地方企业反映都很好。2021年,我们将围绕发挥生态环保作用,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自贸区绿色发展,更好服务“六稳”“六保”,出台相关指导意见。
 
  谢谢。

  “十三五”初步形成以市场手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

  光明网:谢谢主持人。光明网记者提问,我的问题是推进绿色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政策,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及配套措施,请问“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经济政策有哪些重要进展以及下一步有何打算,谢谢。

  徐必久:谢谢你的提问。环境经济政策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领域,因为做环保工作,法治手段很重要,必要的行政手段很重要,但是经济手段也非常关键。在“十三五”期间,注重经济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初步形成以市场手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给大家介绍几个方面的进展。
 
  一是财政支出力度加大。2016—2019年,全国节能环保财政支出2.4万亿元,这些年国家在财政支出方面,把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的领域,每年都在增加投入。同时,引导和撬动大量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
 
  二是价格税费政策改革稳步推进。环境保护税全面开征,2019年全年收入221亿元。电池、涂料列入征收消费税范围,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脱硫脱硝除尘环保电价补贴持续推进。
 
  三是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完善。跨省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继续推进,重点介绍一下长江和黄河,2018—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180亿元生态补偿资金推动长江经济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今年安排10亿元引导资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补偿。
 
  四是绿色金融政策日益完善。截至2020年上半年,绿色信贷余额已超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达1.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全国31个省份均已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在“十四五”时期以及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环保中的作用,而且这项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要。污染防治这些年取得了很大成效,现在要更加强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推进结构、布局优化调整,环境经济政策的作用会更加凸显。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加快国家经济政策与生态环境政策融合,运用经济政策推进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现在初步考虑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政策。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资金项目储备库。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绿色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
 
  二是深入推进绿色税制改革。“十四五”时期协同推进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氮氧化物、VOCs都是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所以要研究将VOCs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采取税收优惠和电价优惠政策,激励钢铁、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等非电行业超低排放,现在正在钢铁行业推进,还要对其他重点行业有序推进。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税收政策。
 
  三是健全环境治理收费政策。建立处理服务费用与污水处理成效挂钩的调整机制。推进建立完善的污水管网投资回报机制,因为“十四五”有项很重要的任务是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必要的时候建立相应的投资回报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健全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
 
  四是深入推进生态补偿。建立健全长江、黄河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结果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调节作用。重点生态功能区现在800多个亿,这方面对县区,特别是生态功能地位突出的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强化生态环境评价考核对生态补偿的推进作用。
 
  五是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创新。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发展基金等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发债企业强制性披露环境信息。深化气候投融资领域专项合作,加强对国家自主贡献重点项目和地方试点工作的金融政策支持。
 
  环境经济政策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希望媒体朋友们给我们积极献言献策,谢谢。
 
  生态环境部:坚定不移服务企业绿色发展 坚定不移改善环境质量

  经济参考报:今年以来,生态环境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和绿色发展,但是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反映这方面获得感不够强,请问生态环境部将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谢谢。

  徐必久:你说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在支持服务民营企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最近三年每年出台一份文件,2018年的时候出台的是《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是《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2020年是《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些文件对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做法。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感觉到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今年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一个是对政策的了解还不够,第二个是治污技术缺失。针对这两个问题,部里专门制定实施《关于强化帮扶企业治污和政策宣传的工作方案》,要求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绿色金融、绿色税收、超低排放等企业优惠激励政策,形成清单后公开地发布、及时更新。
 
  为了便于企业获取实用技术,特别是针对今年夏季臭氧攻坚的需要,明确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艺推荐VOC治理、行业超低排放以、废水废物处理等实用技术,并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强化宣传解读,帮助企业了解相关政策,解决问题和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服务企业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改善环境质量,着力推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环境政策,推动民营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支持民营企业健康绿色发展,具体有四个方面:
 
  一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帮扶力度。继续推进减政放权,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优化小微企业环评服务,降低工作量和市场主体的成本。不断扩大各地帮扶覆盖范围,给予一些需要服务的对象主动做好帮扶。
 
  二是强化依法依规监管。坚持普法与执法相结合,引导企业树立守法意识,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既打击恶意违法行为,又要对守法企业做到无事不扰,为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三是提供科技服务。把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做大做实,加强技术供需对接,解决供需方“中梗阻”问题。这方面地方有很多好经验,去年我们跟全国工商联召开的会议上推荐了一些地方典型,例如江苏、湖北、广东等一些地方,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方面都有很多好的做法。
 
  四是加强工作合作。继续加强与全国工商联的合作,联合开展实地调研、专家宣讲、指导培训等帮扶活动,帮助民营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用好环保政策,实现绿色发展。
 
  我们也欢迎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将所了解到的民营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的需求,及时反馈给我们,谢谢。
 
  中央环保督察将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长江十年禁渔任务

  央广网记者: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背景下,近两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会做出哪些调整,既确保生态问题得到解决,又有效引导经济向好发展?

  刘友宾: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自2015年开始实施以来,对改善全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前不久,韩正副总理专门主持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后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生态环境部将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继续组织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到2022年实现省份督察全覆盖,并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央企开展督察。
 
  督察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长江“十年禁渔”等重大任务,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
 
  对地方督察,注重推动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更加突出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对部门督察,重点聚焦其工作立足点、规划政策是否符合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要求,推动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责任,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对央企督察,注重通过发现问题、传导压力,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督察工作将进一步改进方法,保持常态化压力,坚持依法依规督察,推动突出问题整改落实,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形成初稿

  央视新闻: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我的问题是“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进展情况如何,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公布、能够完成。规划总体有哪些考虑,谢谢。

  徐必久: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为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了方向指引和遵循。《建议》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非常明确,既有2035年远景目标,也有“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明确了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还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特别是《建议》的第十部分,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明确要求,其他章节也有相关要求。
 
  生态环境部从2019年2月份就启动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征求行业、地方、部门、专家的意见,多次召开部党组会、部常务会进行研究,特别是上周由部领导带队,分六个片区,专门听取各地意见,现在已经形成了规划的初稿,规划进度总体达到预期。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家都非常关注,总体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规划的指导思想,也是规划的根本遵循。
 
  二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建议》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三是对标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的目标。《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同时提出“十四五”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对标对表,倒排“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五年工作。
 
  四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生态环境高效能治理。
 
  五是全面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各要素,体现到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最重要的方面。坚持绿色发展引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化调整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转型。抓住降碳这个总抓手,推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鼓励一些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加快建立全国碳市场,同时也鼓励地方开展试点示范。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坚持质量目标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加快优化调整;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方面,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保护与治理。
 
  六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顺应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的重大转变,大家都知道“十三五”有三大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其中之一,《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有两大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其中之一,要保持攻坚力度,延伸攻坚深度,拓展攻坚广度,抓紧研究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顶层设计,推动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七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激励约束政策供给。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同时夯实各方面的能力。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目标任务、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的有机衔接和配套,现在已经形成了规划的初稿,正在根据金龙书记、润秋部长和其他部领导召开的六个片区调研座谈会意见,进行集中研究和修改。近期部党组会将专题研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在明年1月份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听取意见。明年“两会”审议通过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之后,我们将根据规划纲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抓紧推进,力争尽早按程序上报,规划印发实施后将抓好目标任务分解和贯彻落实,到时候再向新闻界的朋友们详细介绍“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详细情况。
 
  谢谢。
 
  将加快编制规划 开展立法研究 推进黄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

  封面新闻:谢谢刘司。请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哪些进展,目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下一步如何采取措施解决,谢谢。

  徐必久:谢谢你的提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部署相关工作。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加大力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改善趋势。
 
  今年我们重点做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会同水利部上报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工作方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赴黄河九省区开展调研,开展黄河保护立法研究。
 
  二是加强生态保护。加大三江源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扎实推进黄土高原、祁连山等山水林天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推进沿黄九省区“三线一单”编制。开展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
 
  三是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重大支流污染治理,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这是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有助于摸清问题和底数,更好推进工作。加强黄河流域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重点领域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组织沿黄九省区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
 
  四是强化生态环境监管。聚焦黄河流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整改落实,起草《关于加强黄河流域人工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抑制黄河流域不合理用水需求。严格开展煤化工项目环评审批,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指导意见》,促进煤炭行业绿色发展。
 
  五是加大支持力度。2020年,中央财政环保专项资金为沿黄九省区安排234.3亿元,重点支持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安排10亿元生态补偿资金,引导黄河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严峻,水是最大的刚性约束。现在生态脆弱退化、水资源过度开发以及一些重点领域区域的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编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做好与其他相关规划的有效衔接,继续开展黄河保护立法研究。
 
  二是推进黄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汾河等支流水污染治理,排查和规范管理入河排污口。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以汾渭平原为重点,加快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加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三是制定分区分类保护政策。黄河上游重点是水源涵养,中游重点是水土保持和水污染治理,下游重点是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指导沿黄九省区,完成2015-2020年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
 
  四是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地区给予重点支持,推动黄河流域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建立跨省和省内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做好黄河流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
 
  谢谢。
 
  全国已全面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工作

  南方都市报记者:近日国务院通过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请问目前全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登记进展如何?如何确保该条例落地?

  刘友宾:为全面落实国办《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提出的到2020年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的目标,生态环境部部署开展了全国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发证登记工作,通过“摸、排、分、清”四个步骤,实施帮扶指导、分类处置,构建了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体系,建成了全国统一的排污许可信息化平台。
 
  截至目前,全国已全面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工作。一是基本摸清全国固定污染源底数,全国各省(区、市)已对384.08万家排污单位开展摸排核实并完成分类处置。
 
  二是将其中273.44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范围,对33.77万家核发排污许可证,对应发证但暂不具备条件的3.15万家下达排污限期整改通知书,对236.52万家污染物排放量很小的填报排污登记表。
 
  三是对其他基本不排污或暂时不排污的110.64万家永久关闭、长期停产、无实体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摸排核实并确认标记。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发布实施后,将进一步规范企业持证排污、按证排污、管理部门依证监管,对于督促企业履行环保主体责任、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将发挥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部将积极配合司法部等做好《条例》的宣传培训,尽快印发实施《关于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实施方案》,强化排污许可证后管理和执法监督,并按照新老有别、平稳过渡的原则,帮扶企业依法整改,指导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每日经济新闻:我的问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胜利在际,请问“十四五”期间污染防治方面还有哪些新的行动和计划,谢谢。

  徐必久:谢谢你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十四五”时期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意味着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总的考虑是,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思路,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推动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的突破。
 
  提气,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建议》明确要求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要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制定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把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农业投入结构调整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抓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治理,持续改善全国环境空气质量。
 
  降碳,就是要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大力推动碳排放达峰行动。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和重要会议上都反复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我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作出重大宣示,也作出重要安排部署。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开展低碳试点示范。
 
  强生态,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保障生态安全,增加生态功能。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者紧密相关,污染防治好比是分子,生态保护好比是分母,要对分子做好减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对分母做好加法扩大环境容量,协同发力,这样生态环境才能更好持续改善。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增水,就是要进一步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增加好水,增加生态用水。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
 
  固土,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严控土壤污染风险,确保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继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补齐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能力短板。
 
  防风险,就是要进一步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切实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各类突发事件。完善生态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防范化解涉环保项目社会风险。特别是,明年是建党100周年,要把防风险、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营造和谐稳定的局面。
 
  谢谢。
 
  刘友宾:最后我再发布一个消息,为了促进各地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保障好记者朋友们的采访需求,发布会之后,我们将通过生态环境部官网,生态环境部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中国环境报,正式发布202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新闻发言人及新闻发布机构的名单和联系方式,欢迎大家联系。

 
  各位媒体朋友,2020年即将过去。衷心感谢过去一年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大家对生态环境新闻报道工作作出的贡献。再过两天,2021新年的钟声就要响起,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更多环保资讯,请关注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www.beidouzhiku.cn)。

关键词: 新闻发布会   环保管家   生态环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