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今年1-10月全省3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100%优良-资讯前沿-七星资讯-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七星资讯 » 资讯前沿 » 正文

甘肃:今年1-10月全省3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100%优良

  来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 | 发布时间:2020-12-04

  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12月1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0年第7次例行新闻发布会。水生态环境处处长牛耘和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兰亮出席发布会,向媒体记者介绍全省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和2020年全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有关情况,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有关提问。发布会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杜海平主持。
 
6.webp
 
  主持人杜海平: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生态环境厅2020年第7次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牛耘和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兰亮,为大家介绍全省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和2020年全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参加今天例行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省市10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下面,请牛耘处长介绍全省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相关情况。
 
  牛耘:各位记者朋友们,下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首先借此机会,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全省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甘肃省位于黄河、长江上游,是两大“母亲河”的重要水资源补给区,境内主要有黄河、长江、内陆河3大流域,包括黄河干流、洮河、渭河、泾河、嘉陵江、白龙江、疏勒河、黑河、石羊河9大水系。“十三五”以来,我厅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安排,稳步实施《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抓好关键流域、区域环境整治,夯实各级政府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聚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有序推进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
 
  一、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6年-2019年甘肃省在全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考核中,连续取得良好、优秀等次,位于全国前列。2020年1-10月,全省38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高于国家平均水质优良比例约17个百分点,劣V类水体断面比例为0%;18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100%;17个重点监管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94.1%,如果扣除地质背景值的影响,比例达到100%;35个地下水国考点位极差控制比例为5.7%。
 
  二、采取的措施
 
  (一)科学制定方案,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党的十九大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为确保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碧水保卫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和《水污染防治法》,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紧紧围绕水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我省于2015年12月印发《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2050年)》。结合我省地处国家生态环境屏障区和长江黄河源头区的实际,明确了黄河、长江、内陆河3大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城市黑臭水体及饮用水水源地等4类水体的水质目标,从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3个方面,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的提出了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12条“工作任务”和8条“保障措施”。
 
  (二)健全工作机制,持续强化监督管理。省政府成立了以省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生态环境厅统筹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定了“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清单销号和定期预警通报制度”,每季度发文通报各地水环境质量达标状况和各级各部门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二是制定印发《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考核规定》,每年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省委组织部对各地政府和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三是建立水质不达标区域约谈机制。针对渭河、泾河、马莲河、石羊河等流域部分考核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问题,省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对相关市政府进行约谈,并督促制定《未达标断面控源减污整治方案》,全面排查入河污染源、制作污染源分布图,科学开展污染综合治理。
 
  (三)围绕水质改善,落实污染防治措施。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和船舶码头等重点领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工业企业方面,排查取缔了16家涉水“十小”企业;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督促全省35个2016年以前批复设立的国家、省级工业集聚区建成投运污水处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控装置;重点督促全省沿江河湖库的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并划定环境风险等级。城镇生活方面,截至2020年10月底,我省共建成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93座,设计处理能力213.62万吨/日,全省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7%、93%以上,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了12个、31个百分点;全省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农业农村方面,国家“十三五”期间共下达我省250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截至2020年底已超额完成2689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的比例达到96%以上。船舶码头方面,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完成全省39座生产用码头、4座船舶修造厂污染防治设施建设。
 
  “十三五”以来,积极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3.56亿元,专项用于黄河流域黄河干流、渭河、大夏河、洮河、马莲河、泾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部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通过工程治理,于2019年提前完成了“十三五”国家下达的水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有效地促进了全省水环境质量改善。
 
  (四)突出工作重点,保护治理特殊水体。一是严格保护饮水安全。组织全省各市州完成126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和990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和调整工作。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督促各地加快推动第二(备用)水源地建设,定期开展地级、县级、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和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2018年起,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联合组织开展“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按照“划、立、治”的原则,全面排查和整治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不断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水平。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省县级及以上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156个全部完成整治。二是治理城市黑臭水体。2016年联合省住建厅组织各市州通过排查,建立全省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清单,督促指导各市州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治理思路,不断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配套管网建设,努力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建立群众参与的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推动整治工作。每年联合省住建厅联合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采取逐条现场核查,开通举报专线,实行“拉条挂账、逐个销号”方式,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效果不反弹。截至目前,我省纳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18条黑臭水体均已完成整治工作。
 
  杜海平:下面,请兰亮副处长介绍2020年全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有关情况。
 
  兰亮: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2020年全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有关情况。
 
  2020年,全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增容”并重,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目标,强化自然生态监管,着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强化监管,维护自然生态安全稳定。按照“减存量,控增量”的总体要求,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调查编制完成《祁连山地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报告》,通过遥感监测和无人机航拍核查,以祁连山为重点的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治理已初见成效。组织开展了“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运用“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系统”,完成2019年下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卫星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工作;截止11月底,全省自然保护区自查发现1845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822个,整改完成率98.75%。同时,组织完成我省黄河流域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成效评估工作,真实掌握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护成效,为下步整体推进自然保护区监管打下坚实基础。
 
  (二)守牢底线,扎实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按照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工作要求,在前期划定的基础上,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对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科学评估,主要针对红线内涉及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和基本农田的区域进行评估优化;同时,强调生态保护红线的权威性,探索建立过程监管体系,确保红线划得实、守得住、可持续。目前已完成评估工作,正在国家层面审核;同时,继续开展生态保护红线数据监管平台建设,为后期加强监管打下基础。
 
  (三)树立榜样,深入开展示范创建。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两山”,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侧重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两山”实践创新基础侧重于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实践平台。10月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2020年,第41号),我省崇信县、迭部县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华池县南梁镇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同时,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先进集体获得“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就在昨天生态环境部对命名地区和集体进行了授牌表彰。
 
  (四)摸清家底,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宣传。启动全省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起草了评估技术方案,通过国家备案审查,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采取印制宣传册、放置展板、专人宣讲和有奖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显示,公众了解生物多样性知识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在逐渐提高。
 
  杜海平:感谢两位处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名称。
 
  媒体问答
 
  中新社记者:牛处长您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被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请问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是如何履行相关职责使命的?
 
  牛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省时指出“甘肃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并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成立了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下设水利、生态修复、污染防治、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5个专责组,强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生态环境厅承担污染防治专责组职责,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科学论证规划。研究形成《黄河流域(甘肃段)污染防治工作思路》《黄河流域(甘肃段)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黄河流域(甘肃段)污染防治专题研究报告》和《甘肃省“十四五”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对策研究分析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三水统筹”,即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坚持“水陆并举、三源齐控”,推进“五河共治”,以及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保好水”、中部沿黄地区生态走廊“用中水”、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治差水”的工作思路。同时围绕《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在前期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大纲和框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初稿)》。
 
  二是扎实开展调查。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启动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工作,以入河排污口调查为切入点,完成黄河流域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8大类22小类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初步建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形成“2+4”成果报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水资源调查报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调查报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环境风险调查评估报告》),构建了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成果展示系统,为黄河流域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奠定了基础,调查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
 
  三是有序组织试点。今年4月份,生态环境部将我省列为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三个试点省份之一。厅党组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试点工作,利用无人机“天地一体化”作业方式,全力配合生态环境部开展兰州、白银、临夏行政区域内的黄河干流、湟水河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目前已顺利完成无人机航飞和现场全面排查工作,三级现场排查工作也已完成,生态环境部正在开展后期数据分析汇总工作。
 
  凤凰网记者:兰处长您好,刚才您提到今年甘肃省又有3个地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请问目前全省创建工作进展和成效如何?今年获得命名地区有哪些经验和亮点?
 
  兰亮: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侧重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侧重于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实践平台。立足省情实际和地域特色,以市县为重点,按照地方自原、择优推荐的原则,先后指导36个地区开展了创建工作,编制了《创建规划》。截止目前,平凉市、张掖市,两当县、崇信县、迭部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命名,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华池县南梁镇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各地结合实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建经验。
 
  一方面,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五位一体”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转型以及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三个方面有力支撑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推动了区域高质量发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示范样板,总结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另一方面,深化“两山”实践,积极探索找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形成了具有创新价值的保护与发展协调共进的“两山”转化路径,依托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
 
  下步,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工作,探索总结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为载体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经验模式,总结推广“两山”的转化路径,持续发挥创建工作的引领示范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甘肃作出贡献,奉献智慧。
 
  中国甘肃网记者:水是生命之源,假如没有了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下去,尤其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饮用水水源。请问省生态环境厅是如何管理和保护水源地,确保饮水安全?
 
  牛耘:感谢您的提问,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监管和保护水源地。一是依法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8个地级、98个县级和990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得到省、市人民政府批准。14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和兰州新区已基本实现“双水源”;另外,随着引洮工程二期和白龙江引水工程的实施,各县备用水源地也均在规划建设之中,各地的水源风险防控能力正在逐年提高。二是认真组织开展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工作。从2011年起,每年组织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工作,指导各地建立了市、县、乡镇各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档案。三是进一步加大水源地保护资金支持力度。2012年以来,共安排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49亿元,实施了375个市级、县级和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保护项目。四是认真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2013年起,组织对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地市级水源每月检测一次,县区级地表水型、地下水型水源分别于每季度、每半年一次,监测项目为地表水型水源地61项、地下水型水源地23项;另外,地市级水源地每年进行1次涉及水质中109项元素的全分析监测,县区级水源地每2年进行1次全分析监测。此外,结合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水质监测。五是不断加大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力度。2018年起,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联合组织开展“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按照“划、立、治”的原则,全面排查和整治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截至2019年10月,全省县级及以上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156个全部完成整治。
 
  党报头条记者:据了解甘肃省从2017年开始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今年已经是连续第4年开展此项工作,请问甘肃省“绿盾2020”强化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兰亮:谢谢您的提问!“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管,已成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的重要手段,有效震慑了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解决了涉及自然保护区的一大批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提升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根据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省自然保护区内新增人类活动疑似问题点位和面积呈现出“双下降”趋势。
 
  今年,按照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中科院、林草局、中国海警局联合部署和要求,我省开展了“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总体工作目标是,完成202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新发现问题线索的实地核查,扎实推进问题处理和整改,开展重点问题整改情况实地核实,督促整改遗留问题,促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监督责任落实落实。
 
  根据国家工作部署和要求,我们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印发了《甘肃省“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核查,对重点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无人机航拍核查和现场督查。9月份,我厅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对全省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了为期一月的“回头看”督查,进一步压实各地问题整改的主体责任,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下步,我们将按照国家要求,配合国家完成现场强化督查工作,并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督办,切实维护我省自然生态安全稳定。
 
  腾讯甘肃记者:根据了解,甘肃省“十三五”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请问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准备在“十四五”期间如何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
 
  牛耘:根据生态环境部的安排部署,“十四五”期间,水污染防治将转变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来讲,就是从单一的水环境管理转变为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管理,全面对标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按照“1、2、3、4”主线思路开展“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中:“1”是指以巩固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2”是指污染减排、生态扩容2个抓手,“3”就是刚才说的“三水”统筹,“4”是指落实好问题、症结、对策、落实“四个在哪里”。我们计划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是科学编制《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公开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依托省、市两级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邀请生态环境部有关专家和省级专家联合组成《规划》编制团队,累计培训市、县有关部门的技术单位人员约1500人,通过现场调研、部门走访、交流座谈、技术培训等方式多维度打牢《规划》编制基础。
 
  二是积极构建全省水生态环境监管和保护治理模式。纵向层面,今年初生态环境部对甘肃省设置74个“十四五”国控断面后,我厅补充设置了67个“十四五”省控断面,进一步细化完善监测网络,绘制了《甘肃省重点流域“十四五”地表水断面汇水范围图集》,初步构建了“全省—流域—控制单元—汇水范围—市县乡3级行政区域”5个层级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
 
  三是系统谋划“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具体项目。7月下旬,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现场调研,实地踏勘点位136个、调研行程约9085公里,以河湖为统领,会同市县一起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措施、提炼项目,强化每个断面汇水范围内污染源-排污口-水体的输入响应分析,努力提高污染减排的精准性、质量改善的针对性,突出措施的综合性、项目的落地性,以确保做到提出的措施、项目可以同时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专项规划》3个规划的编制要求。
 
  杜海平:今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两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更多环保资讯,请关注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www.beidouzhiku.cn)。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环保管家   地表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