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提前两年完成了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中方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专家表示,中国已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初步脱钩,实现碳中和目标还需全社会协同努力。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12日在北京介绍,截至2019年,中国GDP较2005年增长约4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48.1%。“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6.2亿吨,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初步脱钩。”
中方积极践行低碳减排,已提前并超额完成了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可再生能源投资连续5年超过100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谈及“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提出,这需要全社会在生活方式、经济结构、能源技术革命等方面协同努力。“首先要通过人类的自身革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活方式。要加快结构的转型,像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绿色低碳工业、绿色电力等。必须要加大技术创新,技术是能源消费革命、产业革命的最终的驱动力。体制机制要加快创新。”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国内18家研究机构开展的“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及转型路径”项目研究,12日在北京发布研究成果。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强调,能源转型是关键环节。“碳达峰(的同时)我们经济还要增长,能源需求还要增加,但是新增加的能源需求必须是非化石能源。能源需求增长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加,所以我们单位GDP碳强度下降的速度要超过GDP的增速,这样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被我们提高单位GDP碳排放的效益所抵消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