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近日,生态环境部就《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向32家单位发函,要求研究并提出书面意见。
据环境部介绍,近年来,我国大气臭氧污染呈加剧态势,已成为继PM2.5 后困扰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管理的另一重要污染物,且治理难度比PM2.5更大,给生态环境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带来巨大压力。
为了科学指导各地科学开展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来源解析工作,2017 年1 月原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下达《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来源解析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制工作任务。该任务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暨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技术指南编制工作。
环境部介绍,发达国家的臭氧污染控制经验表明,臭氧污染是空气质量管理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
臭氧污染防治困难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臭氧的大气寿命较长,可以远距离传输,形成区域性污染,控制臭氧污染必须厘清不同区域间的相互贡献,实行区域联防联治;第二,臭氧的化学生成机制复杂,与前体物的关系呈非线性,削减臭氧前体物排放需符合一定的科学比例且因地制宜,不合理的减排反而可能导致局地臭氧污染的加重;第三,臭氧的VOCs前体物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活性差异大,精准控制难度大。
因此,为切实有效地进行环境空气臭氧污染防治,需要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开展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来源解析工作,准确定量城市-区域-全国等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臭氧来源,制定合理有效的NOx 和VOCs 减排策略,明确控制重点,不断提高臭氧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指南提出了我国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来源解析的工作目标和技术路线,规定了开展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来源解析的程序、方法与技术要求,将为我国科学、有效地开展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近十年我国针对近地面臭氧污染和VOCs 源解析问题的研究引起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在区域层面,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等地区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臭氧来源解析工作,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重点城市也开展臭氧来源解析方面的探索工作。
在臭氧前体物大量排放、气候条件有利臭氧生成的珠三角地区,已进行过大规模的综合观测,并建立起较好的臭氧及前体物监测体系,相关研究单位对珠三角的臭氧污染的来源解析也做了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