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因为节能工作存在严重问题,内蒙古自治区节能主管部门近日被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约谈。约谈指出,内蒙古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7%,却消耗了全国5.2%的能源,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十三五”增量目标的184%;“十三五”前四年,能耗强度累计上升9.5%。今年上半年,当地继续出现能源消费总量、能耗强度同比“双升”,节能形势十分严峻。
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下称“能耗双控”)是一项硬任务。《“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的目标,并根据各地实际下达具体任务。但据记者了解,目前不仅是内蒙古一地面临困局。因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减煤目标进展滞后,部分地区完成“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的难度较大。
能源大区为“能”所困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关系华北、西北、东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但近年能源消费总量大幅增长,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较2015年增长6562万吨标准煤;能源结构调整缓慢,2019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为8.1%,远低于全国15.3%的平均水平。作为反映能耗的重要指标,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已由“十二五”的0.2提至1.5。
约谈指出,上半年,在全国和多数地区能源消费负增长的情况下,内蒙古能源消费同比增长6.3%,能耗强度同比上升10.56%,“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完成形势十分严峻。而据《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节能降碳综合工作方案》,到2020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要在2.25亿吨标准煤以内,能源消费年均增速控制在3.5%以下。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十三五”节能任务评估中期,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王金豹就坦言,“完成双控目标任务困难和压力非常大”。早前的中央环保督察还发现,当地发展煤化工、电解铝、火电等产业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但在产业空间布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不够,存在产业环境风险控制方面措施不多等问题。
“高耗能产业过重,直接影响能源总量及能耗强度控制。”一位熟悉情况的当地人士告诉记者,“十三五”中期,全国大部分省份均完成前三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只有两地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内蒙古即为其中之一,能耗双控已面临较大压力,但直至目前,不利局面仍未扭转。
产业结构高碳特征明显
上述问题背后,是内蒙古产业结构重型化、能源结构高碳化的特征,及其长期形成的路径依赖。
上述人士直言,内蒙古煤炭产量全国第一、消费量全国第二,当地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就是煤炭等能源产品价格。“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及产业基础等因素,决定当地能够吸附的产业多与高能耗项目相关,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主要产品附加值偏低。当地虽在谋求转型,但做起来难度很大。目前,非煤等其他产业发展不足,地方经济仍离不开刚性的能源支撑,调整能耗存量需要一个过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称,优化产业结构既需要时间,也需要技术进步、人力资源等作为支撑。“近几年涌现出一大批节能技术,但创新力度依然不够。即便是成熟技术,从应用推广到产生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强化自身技术积累、挖掘能效提升潜力是多地面临的主要难题。”
为扭转节能工作不利局面,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要求,内蒙古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狠抓能耗大户,狠抓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重要领域节能,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时进行研判预警。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动力不均衡,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局限,极大影响了能耗双控的效果。”上述人士进一步称,目前,内蒙古能源转化的最终产品以低端化居多,且能源输出远大于就地转化,能源利用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产业发展层次低、链条短。对此,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综合能效是关键。
“越到后期,双控难度越大”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约谈不仅仅向内蒙古一地敲响警钟。特别是在前期大力施策等背景下,留给能耗增量的空间并不富裕。多位专家证实,目前来看,实现全国目标基本没有问题,但部分地区完成“十三五”能耗双控任务的难度依然较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分析,部分地区因规划了大量新增工业项目,或承接较多由产能过剩地区转移而来的高耗能项目,导致节能工作面临巨大风险。比如,福建购置了较多钢铁产能,直接造成福州、宁德等地未完成年度能耗双控目标。再如,近期陕西省发改委发文表示,上半年,延安、榆林、杨凌示范区能耗总量增速分别超过年度增速控制目标20.32、16.02、13.69个百分点,延安、铜川、榆林等地单位GDP能耗均超过年度下降控制目标,“节能形势非常严峻,属一级预警”。
“随着节能工作不断深入,见效快的手段多数已在前期推行完毕。越到后期,双控难度越大,越需要深层次、综合性的措施。”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工业领域是节能“大户”,除了抑制高耗能行业增产,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动企业实施节能绿色改造也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