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每天都要钻草丛、爬陡坡,每天都是一身泥水,倒在床上就能呼呼大睡,正在青海、甘肃开展的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让记者亲身体验到了什么是“环保铁军”。
312名排查人员、2564公里的青海和甘肃黄河干支流岸线,到今天(29日),人工徒步排查已经快收工了。
和之前的长江流域、渤海海域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类似,本月24日开始的黄河流域青海、甘肃段入河排污口排查,同样采用了“高科技+笨功夫”的办法,即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专家质量控制核查三级排查,力争做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
让记者感兴趣的是,对于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生态环境部已经形成了完整和成熟的“套路”:
在人工徒步排查现场,每一个排查人员都拿着手机,里面装着现场排查APP,上面有之前技术部门通过无人机、卫星等技术手段排查并标注的所有疑似点位。排查人员要按照现场核查情况,完成定位、录入和拍照三项任务,上传核查信息。
排查人员三人一组,其中一人是小组长。排查出来的信息,要通过小组长审核通过后,上传到后台。但现场的活并没有完。按照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的要求,排查人员要继续检视排污口四周,查找上下游、左右岸有无其他排口,坚持排查范围内全覆盖、无死角。
“这是新增排口!记下来。”连日来,这是记者随排查人员在现场排查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这样的排查,数据更全面、更真实,也远比之前政府部门掌握的排污口数量多得多。比如,长江流域、渤海海域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共发现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60292个,是之前(1973个)的30倍以上;发现渤海海域入海排污口18886个,是之前(718个)的26倍。
“入河排污口有多少、排到哪里、谁在排、排的是什么,是需要掌握的关键性基础性问题。只有真正摸清排污口底数,才能进一步梳理分析问题及成因,开展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不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在生态环境部24日召开的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第一批现场排查动员培训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说。
为指导现场排查,技术部门把一些算数口诀也变了花样。比如,“三下五除二”被改成了“三下五处二”,这可都是现场排查重点区域和容易出现隐蔽排口的敏感区域。
“三下”是指桥下、水下、林下等无人机航测无法覆盖,可能存在隐蔽排口的敏感区域;“五处”指黄河及主要支流岸边、滩区、沟渠、工业集聚区、人口集聚区等排污口分布的重点区域;“二”指现场排查要完成两项任务,除了APP推送的疑似排口要逐一核查外,对敏感区域、重点区域无人机尚未发现的排口,也要全面实地核查,力争实现无遗漏、全覆盖。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相比,本次排查最大差别是口径不同。除一家一户的生活排口;农田、鱼塘间连通换水口等7种非排口外的,其他类型排污口皆暂认定为排污口。“只要是排查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向黄河排放的,均纳入排查范围。”一位技术人员说。
而在后台,每天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现场排查情况进行质量审查。生态环境部华南所、卫星中心的技术人员还会直接到现场,检查排查情况。
一位技术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现场质量问题最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错判”,即仅关注工业排污口,错把雨洪口、河汊、沟渠等排污口当作“非排口”;二是“漏查”,仅查APP推送的疑似点位,不查或少查新排口。
翟青表示,排查形成的入河排污口台账,生态环境部将移交给地方,后续由地方统一开展监测、溯源和整治,纳入长效管理。
8月27日,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兰州一排查小组在现场排查。图为排查人员检查水样。摄影/章轲
8月27日,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兰州一排查小组在现场排查。图为排查人员用无人机检查排污口中。摄影/章轲
8月27日,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兰州一排查小组在现场排查。图为排查人员通过绳索下到桥下排查。摄影/章轲
8月28日,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兰州技术审核后台工作人员在研究排查情况。摄影/章轲
8月28日,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兰州质控组技术人员通过无人机查看排污口情况。摄影/章轲
8月28日,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兰州质控组技术人员通过无人机查看排污口情况。摄影/章轲
8月28日,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兰州质控组技术人员查看排污口情况。摄影/章轲
8月28日,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兰州质控组技术人员通过无人机查看排污口情况。摄影/章轲
黄河兰州段景观。摄影/章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