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前段时间,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10000多米深的地方被发现了塑料垃圾……“白色污染”再一次闯入人们的视野。
自从2008年“限塑令”以来,我国塑料垃圾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还是出现了一定的滞后和脱节。
“那时候设定的有限的目标,基本都实现了。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的不断增长,塑料的增量把限塑令所取得的效果给掩盖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塑料生产和消费国,“白色污染”问题不容小觑,是时候省级“限塑令”,开启“禁塑令”的征程了。
2020年1月份,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了新目标:
今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等9个部门再次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特别是完成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任务作出部署。比如从2021年开始,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等。
可能会有人认为,“禁塑令”是一刀切,但老崔要说,这次还真没有“一刀切”。
一次性塑料吸管是禁止了,可是牛奶、饮料等自带的习惯并没有禁止;保鲜袋、垃圾袋、连卷袋等也都没有禁止;医用的塑料棉签同样没有禁止,可以说照顾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
有不少专家表示,塑料制品用起来方便快捷,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在限塑禁塑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搞“一刀切”,该豁免的还是要豁免。
还有人认为,要解决塑料垃圾问题,还要严抓源头,对于不正规的小作坊要严厉打击。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蒋建国说:“像以前整治地条钢一样,只有把非法地条钢生产企业抓住,才可以切断流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