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全面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让城市更有“弹性”-资讯前沿-七星资讯-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七星资讯 » 资讯前沿 » 正文

云南:玉溪全面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让城市更有“弹性”

  来源:云南日报 | 发布时间:2020-06-30

  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城市缺水、内涝频发、河流污染、人均水资源量少……这是玉溪市多年来存在的老大难问题。2016年4月,玉溪市成功申报成为海绵城市建设国家试点城市,也是全省唯一的试点城市,试点区共计20.91平方公里,包括六大汇水分区、42个排水分区,按照“水安全保障、水生态良好、水资源持续、水环境改善、水文化丰富”的要求,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系统解决城市水问题。
 
  为更好地引导玉溪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系统协调玉溪市关于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和水文化的建设目标和实施推进,玉溪市政府组织编制并批复了《玉溪市(红塔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7-2030年)》和《玉溪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系统化实施方案》,确定了玉溪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合理安排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设施建设,以及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防洪和排涝、管网建设与雨水收集利用等工程项目,推进玉溪市海绵城市建设,确保目标可落实、绩效可考核。遵循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考核、按效付费的原则,玉溪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由四个项目包采用PPP模式实施。
 
  目前,试点区内城市内涝、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一幅“水在城中、城在水上”的绿色生态城市新图景徐徐展开。
 
  破解老城区内涝风险
 
  “我不敢开车涉水,怕汽车熄火后被困车内,直到雨停了大约半小时后才顺利回家。”时隔3年多,市民周女士仍记得2016年夏天一个傍晚的经历,因回家路上遭遇暴雨,眼看路上积水越来越多,担心车被淹到,她只好将车停靠在地势较高的人行道旁等积水减少。如今,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玉溪市民与城市内涝说“再见”了。
 
  玉溪市城湖合璧,绿水穿城而过,“山、水、田、城”融为一体,具有典型的高原坝子田园风光城市景观特点。但玉溪作为单点暴雨居多的内陆型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等突出问题,尤其是短时间内大量降水会让城市管网不堪重负,频繁出现小区、道路积水的内涝现象,亟须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加以解决。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从而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为了消除玉溪“城市看海、大雨必涝”的状况,玉溪市海绵城市建设办公室综合分析了试点区内26个城市内涝点的积水原因,将试点区划分为6个汇水分区和42个排水分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的措施,分散消纳地表径流,减小城市排水管网压力,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内涝点的问题。
 
  一方面进行源头减排,对小区、公园绿地、市政道路进行海绵改造,采用透水砖铺装、透水混凝土、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干式植草沟等海绵技术措施,将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就地消纳和利用,从源头减少城市地表径流的产生,减少短时间内进入城市排水管网的水量。当长时间的降雨导致滞留在海绵体的雨水达到饱和的时候,雨水就会通过溢流口进入城市排水管网,让雨水“错峰”进入城市排水管网,延缓峰值出现时间,降低峰值流量。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方案,最大限度地让径流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涵养水资源的同时,实现错峰排放,减小市政排水管压力。
 
  另一方面通过管渠优化,采取优化排水分区、拓宽排水出路和改造管渠系统三大措施,按照“就近分散、重力排放、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排水分区划分原则,细化排水分区,新建玉溪大河北片区和上游片区、沙沟河片区等区域的部分雨污管网,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减小部分管网的排水压力。同时,拓宽白龙河、红旗河、东风大沟北段和南段、玉溪大河、玉带河等多条河道,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减少内涝发生风险。
 
  全流域统筹做好“水”文章
 
  玉溪瀑布生态公园位于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的末端,是玉湖片区的第一个生态公园。为了让玉湖水净溪清,2017年12月底至2019年,玉溪瀑布生态公园通过两湖瀑布来水预处理工程、低影响雨水开发技术工程、水生态系统构建工程的实施,重构了公园水生态和水环境系统,对水体净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水生态系统提升是海绵城市改造的核心和重点,玉溪瀑布生态公园改造是玉溪市好“水”文章的一个缩影。
 
  玉溪市本着系统治水的设计理念,突破试点区尺度,从全流域的角度统筹,试点区内水系与试点区外上下游水系同步治理,系统解决城市水系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原则,老城片区重在解决内涝及污染物直排、合流制污染问题,新建城区重点建设和提升生态水环境。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要求实施海绵工程建设。
 
  据玉溪市海绵城市建设办公室介绍,玉溪市对383个小区逐一摸查,确定可进行源头雨水减排改造的小区和需要达标的目标;针对不同排水分区的排水体制进行梳理,对划定为分流制区域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对截流式合流制区域,在充分考虑下游水体和污水厂处理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合流制溢流(CSO)污染控制调蓄池进行调蓄;对玉溪大河及其各条支流总体进行水环境治理和提升,消除黑臭,达到水环境目标,结合第三污水厂的建设,对末端合流制部分的污水在污水厂增加强化预处理措施,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在源头改造工程中增加雨水调蓄与利用措施提高雨水回用率,同时利用星云湖来水经过湿地处理后对玉溪大河、中心沟、东风大沟和玉带河实施补水工程。
 
  结合玉溪典型高原山坝特征的地形特点,统筹平坝、低丘缓坡用地,构建“上蓄下用、分级滞留、梯级净化、系统治理”的坡地立体水循环体系,实现了阶梯坡地有限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环玉溪绿色坡地生态屏障,改善城市干热性气候。
 
  绘就绿色生态城市新图景
 
  通过3年多的试点建设,玉溪市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由45.7%提高到83.9%,经监测分析和模型评估,整体实现了试点建设目标,保护了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了城市生态品质,促进城市生态平衡。玉溪大河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白龙潭河、红旗大河、东风大沟北段、东风大沟南段等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内涝风险控制达到30年一遇的标准。水生态岸线逐步得到恢复,生态岸线比例达到80.34%。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经第三方监测,试点区内无黑臭水体,各水体水质均优于试点建设前水质状况。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玉溪市初步建成了一座“会呼吸、近自然、有韧性”的园林式高原城市,基本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目标,海绵建设成效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赞许。“海绵理念”引导市民意识到了节水、惜水、护水的重要性并将其自觉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逐步树立了生态型生活理念,实现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实现了“水在城中、城在水上”,增加了城市“蓝”“绿”空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为更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
 
  经过3年多的努力和实践,玉溪市探索出一条高原坡地型城市特有的海绵城市建设路径,总结出“共建+组织+宣传”三措并举的玉溪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模式,构建了“立法+规章+标准”三管齐下的全域推进保障体系,形成了立足高原干热性气候特征的海绵本地化基础数据库,打造全域“绿屏蓝网”大海绵系统,为我国高原山地中小城市和干热气候城市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更多环保资讯,请关注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www.beidouzhiku.cn)。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环保管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