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2013年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发生重霾污染事件,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于2013年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十条”),旨在通过源头减排,实现重点区域以细颗粒物(PM2.5)为首的大气污染得到控制,使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近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及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发现:自2013年起,我国中东部地区PM2.5下降显著,超额完成了“国十条”的预定目标;然而一项新的挑战迎面而来,以臭氧(O3)为代表的光化学污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每年5-9月,全国多地区均会出现O3污染超标和大范围蔓延趋势。尤其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臭氧超标天数已经超过PM2.5,成为季节性首要污染物。
研究者还对同期气态污染物进行了研究,发现相关区域的SO2明显下降,但氮氧化物浓度下降不明显,并仍然在高位波动,表现为细颗粒物中硝酸盐成分比例不断升高。研究还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自2013年以来不同区域重霾污染天数持续减少的原因,并对导致PM2.5和O3浓度相反变化趋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