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要闻回顾(10.28—11.1)现在开始!
【环保要闻】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问责条例》,进一步明确问责主体职责,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工作,尤其是进一步规范蓝天保卫战量化问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责沟通和地方督察问责工作,着力防止问责不力和泛化简单化。
近日,生态环境部网站发布《关于“未验先投”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新旧法律规范衔接适用问题的意见》。明确关于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简称“未验先投”)违法行为的处罚有关法律适用问题。
2019年10月29日上午10点,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10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首先通报近期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他介绍,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于7月19日正式开通以来,稳定运行。截至目前,总访问量4.8万人次。
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近日介绍,这些措施已经写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这位负责人表示,为严防“一刀切”,《方案》严禁强制性错峰生产、大范围停工停产。
生态环境部近日向媒体公布了2019年9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以下简称“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尘监测结果。9月,“2+26”城市降尘量均值范围在2.5–11.2吨/平方千米·月之间,平均为5.5吨/平方千米·月,同比下降16.7%。
未来,对政府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一视同仁,执行一致的机构、人员、装备器具要求,接受一致的监督管理,对所出具监测数据承担一致的责任义务。
生态环境部近日向媒体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7-9月)和1-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指出,2019年1-9月,1940个国家考核断面全部采用采测分离模式开展监测。实际开展监测的断面共1930个,其余10个断面因断流和交通阻断等原因未开展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