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环保钦差”又出招了!4月22日,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协调,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8省(区)公开有关问责情况。
2017年8月至9月,第四批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吉林等8省(区)开展环境保护督察,随后移交89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8省(区)均责成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对移交的责任追究问题立案审查,查清事实,厘清责任,依纪依规开展问责工作。
细心的人会发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原名基础上,加上了“生态”二字。这说明督察要求更高更严更全面了,以往更多侧重污染防治,现在则是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蓝蓝天工作室梳理了吉林等8省(区)问责情况,一起来看看哪些问题被督察组盯上了、哪些人被追责了。
问 责 程硕作(新华社发)
问责过程尤其突出主要领导责任
8省(区)共问责1035人,其中厅级干部218人(正厅级干部57人),处级干部571人(正处级干部320人)。各级党委、政府担负着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问责过程注重追究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尤其突出了主要领导责任。
从问责情形看,被问责的厅级干部中,诫勉72人,党纪政务处分155人(次)。问责工作严格细致,实事求是,坚持了“严肃、精准、有效”的要求,坚持了严肃问责、权责一致、终身追责的原则,为传导环保压力、压实环保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
被问责人员中,地方党委61人,地方政府208人,地方党委和政府所属部门684人,国有企业31人,其他有关部门、事业单位人员51人。被问责人员基本涵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相关方面,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
分析89个移交问题,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推进不力、监督检查不到位等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占比约44%;涉及违规决策、违法审批等乱作为问题,占比约38%;涉及推诿扯皮、导致失职失责的问题,占比约15%。
同步通报典型案例,相关责任人已被严肃追责
在8省(区)公开督察问责情况的同时,生态环境部还通报了7起典型案例。有的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重视,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突出;有的违规决策、胡乱审批,甚至干预执法,严重失职失责;有的擅自放松要求、降低标准,工作不严不实,甚至弄虚作假。相关责任人已被严肃追责,相关问题已经整改或正在整改。
吉林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2017年上半年,9个国控断面中有8个为劣V类水质。列入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67个项目,仅建成28个,其中中央资金支持的22个项目仅建成9个。
辽源、四平、公主岭等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任不可推卸,22名党政干部被党纪政务处分。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凯明(时任四平市委常委、副市长),辽源市委老干部局调研员谭海(时任辽源市分管副市长),四平市政协办公室调研员杨洪波(时任公主岭市市长),四平市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正处级干部张志勇(时任四平双辽市市长)等4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近年来,浙江宁波、温州、舟山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相关区县政府,违法实施大量围填海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乱作为问题突出。宁波市相关区县未经审批违法实施7个填海围垦工程,违法围填海1.03万公顷;温州市及相关区县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违法实施5个滩涂围垦项目,填海2300余公顷;舟山市有23宗围填海项目未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且未恢复海域原状。
按照有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浙江共问责33名干部。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褚银良(时任宁海县委副书记、县长),宁波市象山县委书记叶剑鸣(时任象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温州市苍南县委书记黄荣定(时任苍南县委副书记、县长)等3人,党内警告处分。
保持督察高压,不达目的绝不松手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但在工作落实中,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存在政治站位不够高,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上把握不够精准,工作部署推进不力,执行政策不坚决,监督管理不到位,解决问题不碰硬等问题。
严格责任追究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督察整改工作和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有效手段。吉林等8省(区)党委、政府在通报督察问责情况时均强调,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不担当不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等问题,依法依纪严肃问责,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用铁的纪律护卫绿水青山。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督察推动一批重大环境问题整改取得明显成效,地方党委和政府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大大提升。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对督察整改工作加强调度,对存在问题的地区不定期开展机动式、点穴式督察,始终保持督察高压,压实整改责任,不达目的绝不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