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当前,在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更广泛的社会人群中凝聚强大环保共治合力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科普工作拥有新的机遇和舞台。作为开展生态环境科普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也亟需在新时代做出新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管理,发挥科普基地的宣传功能,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受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委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对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现行办法组织了修订。修订重点关注基地的申报条件调整、命名后的运营管理和能力建设支持等。
2019年3月15日,学会组织召开了《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申报与评审办法》(修订草案)专家咨询会。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科技部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司、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有关负责同志,以及自然资源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排水集团等单位专家共同出席。会议一致认为,对原国家环保总局和科技部于2006年联合发布的《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申报与评审暂行办法》(环发〔2006〕210号)组织修订具有重要意义,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将更契合生态环境科普的实际发展现状,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科普基地的影响力和社会效能,推动生态文明科普宣传教育和国家特色科普基地建设。会议也一致希望生态环境部和科技部尽早发布《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管理办法》,指导全国生态环境科普工作实践,并启动新一批基地创建。
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基本情况
国家环保科普基地自2006年启动以来,至今已经陆续开展了六批次的创建工作。全国范围内先后有400余家单位积极参与申报和创建,其中75家申报单位通过遴选并获得“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称号。基地现涵盖科技场馆、保护地、企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教育培训机构等多个类型,地域覆盖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23个省市,年接待参观人次超5000万。各基地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并结合自身特色,每年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环境科普工作,尤其是在全国科技活动周至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集中开展实验探究、互动游戏、专家座谈、主题展览、实验室参观、科普巡展、新媒体传播等各类科普活动,社会效益显著。基地创建工作团结了一大批社会力量,为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和科学素质,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各行业科普基地中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