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群:专精特新不是中小企业代名词-资本视界-投融资-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融资 » 资本视界 » 正文

李向群:专精特新不是中小企业代名词

发布时间:2024-06-20 09:17

  近日,由环境商会主办的2024专精特新环境企业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环境商会联合和君咨询发布《环境专精特新领跑企业发展报告(2024)》。和君咨询副董事长李向群围绕报告作精彩分享。
 
  01 环境专精特新小巨人总体发展情况
 
  截止目前,全国已累计培育出五批共129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环境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33家,占全部小巨人企业数量的4%。
 
  李向群表示,环境小巨人企业呈现人数不多、规模不大、赚钱都难、活得够久。
 
  与此同时,这一群体普遍面临三大难题。
 
  一,应收高企。2023年,环境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平均应收账款5.5亿元,占平均营业收入比例接近6成,同比增长11.9%。上述企业超过7成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长。
 
  二,竞争激烈。体现在三方面,低价竞争情况恶劣,全周期成本无法得到重视。上游(业主/客户)紧张带来层层加码的“卷”。2023年,环境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平均净利润率为4.5%,距离10%的及格线很远,价格下行等竞争压力带来盈利困难。
 
  三,管理薄弱。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量精力投入于单点市场,整体管理体系建设薄弱,二是组织、激励等核心体系仍然依赖于人治,三是国企改革难,民企投入难。
 
  李向群认为,环境专精特新企业目前面临的这三个薄弱环节,对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
 
  02 六要素支撑专精特新企业未来发展
 
  李向群认为,基于与专精特新企业广泛交流与调研,总结为六大要素支撑专精特新企业未来发展,帮助这一群体更好地走过行业起起落落。
 
  一是市场:必备三张图,有序开发。
 
  第一张图是市场地图。企业不能只盯项目要看市场。市场和项目之间隔得非常远。对目标市场要有清晰认知,市场主体、容量、作业标准、既定对手、支付能力等市场情况要尽在掌握。
 
  第二张图是客户地图。依据市场选择客户,优选客户深度陪伴,市场和客户是两个概念,有市场不代表有客户,客户的基本面、发展潜力、支付能力、需求、信用等都需要考虑。要从一大片市场里选择值得陪伴的客户。
 
  第三张图是项目地图。有客户才有项目,好的客户可以持续提供项目,陪伴客户帮助客户提升更多价值才是核心,项目只是盈利手段和结果。不断耕耘客户,不断选择市场,最终落地项目,实现可连续、可持续发展。
 
  二是技术:科学投入,拥抱未来
 
  “532定律”,50%明确的市场产出,将50%投入有明确的市场产出、并且当前急需的技术研发;30%明确的产品导向,要有一个明确的产品导向在中短期,在两到三年之内实现迭代和升级,拉开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20%明确的战略选择,投向更加中长期三到五年的更新与换代,适用于专精特新企业。
 
  头部企业这一比例会发生变化,但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适用“532定律”来推动发展,一定要留够足够的未来余量才有可能保证产品不断更新迭代,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技术不被淘汰。
 
  三是管理:精细化与简单化的平衡,最终走向价值化
 
  管理要做精细化与简单化的平衡,最终走向价值化。价值实现过程精细化、标准化,项目操作过程、生产、销售、运行要精细化、标准化精细到每一个动作,而日常管理简单化和有效化。是否提升效率,是否创造价值是衡量标准。
 
  四是人才:引入、培养、激励三件事
 
  五是资本:多角度拥抱
 
  资本对环保行业来说是薄弱选项。2023年底,所有环境上市公司市值在200亿以上只有18家,100亿以上的只有24家,突破百亿市值的只有42家。而接近200家企业市值不足40亿,40亿在资本市场意味着可流通性比较差,资本动作空间会很小。
 
  作为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533家环境专精特新小巨人中也仅55家上市,广大专精特新企业拥抱资本的空间还很大。
 
  六是国际化:从被动跟随到主动出击,从游击战到根据地
 
  未来可能到“十五五”以后,国际化是中国优质企业必须选择的一条道路,没有可以规避的可能性。海外市场是一片新兴之地,盈利能力及市场空间相比国内来说可能会更好,大家一定要从被动跟随到主动出击,从游击战到根据地。
 
  03 总结
 
  李向群表示,信息、技术越来越透明的今天,大家拼的是谁做得更加精细化、高效化。专精特新不是中小企业代名词,大型企业一样需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的前提下一样可以做大。对于企业而言,要么越来越大,要么越来越专,纵向与横向需要有所抉择。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