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大气司司长:非电行业是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发布时间:2017-09-20 15:00
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在出席19日的中国煤电清洁发展与环境影响发布研讨会时表示,煤电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电行业必须在节能减排上有大突破、大作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刘炳江称,讲了三方面意见。一是充分肯定煤电行业对大气污染减排作出的重大贡献。“十一五”以来,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并把煤电行业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十一五”初期,煤电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一半左右,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总装备容量是2005年的2.4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均从最高峰的千万吨级下降到百万吨级,成为我国工业行业中达标排放率最高的行业,电力行业对完成“十一五”、“十二五”减排任务贡献最大,为我国的空气质量改善立下了头功。之前突出的酸雨问题有了显著的改善,酸雨国土面积下降了70%。
刘炳江表示,近年来PM2.5年均浓度也在持续下降,硫酸盐的浓度也在大幅度下降。电力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人才济济,是出技术和出经验的行业。“十一五”以来,脱硫脱硝技术率先在电力行业取得突破和推广应用,不但加快国产化和产业化,形成了一整套适应于我国不同煤种、不同锅炉类型、不同燃烧方式的燃煤电厂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
煤电机组脱硫的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2%增加到100%,脱硝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3%,目前除少数循环硫化床机组外均已配置了脱硝设施,从2014年起,煤电行业又率先推进超低排放改造,2015年环保部、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截止到今年6月底已累计完成5.7亿千瓦,占煤电机组装机容量的60%。京津冀地区已经全面完成,东部地区也已基本完成,到2020年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
第二,关于湿法脱硫。刘炳江表示,近年来,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我们对这个问题要理性看待,用数据说话,以事实服众。”刘炳江称。首先,湿法脱硫作为世界燃煤发电烟气处理的主流技术,是世界环保工程师经过40多年的研究探索开发应用,最终共同的选择。
日本湿法脱硫占98%,美国占92%,德国占90%,我国占91%,全世界平均约占85%。二是关于燃煤电厂的三氧化硫排放问题。湿法脱硫本身不产生三氧化硫,相反可以协同脱出部分三氧化硫,超低排放改造后可去除70%以上。
近几年,从2014年开始,相关部门已经安排了上百台机组进行测试,超低排放改造后三氧化硫浓度不会超过每立方10毫克。至于烟气湿度的问题,湿法洁净的量比干法高70%左右,就排放量而言,气象学家已经明确得出结论,湿法脱硫水蒸汽排放导致空气湿度的增加可以完全忽略不计。
刘炳江说:“三是我听到很多电力工程师和我说,他们很委屈,从2005年引进消化咱们国家的脱硫现状,到现在自主研发开发了世界上最早水平的达到燃气机组水平的脱硫技术已经走到了国外。国际、国内都竖起大拇指,所以我为中国的电力环保工程师叫好。”
刘炳江想说的第三个问题,是非电行业是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目前,相比煤电行业污染物持续减排,非电行业对我国污染排放贡献越来越大,我国钢铁的产量占世界的50%,水泥占60%,平板玻璃占50%,电解铝占65%,且分布了40多万台量大面广的燃煤锅炉,量大面广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采暖用煤数量更是惊人。
非电行业的污染治理的基数、管理的能力与电力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的排放量占全国四分之三以上。另外,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还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主要来源是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
“目前,我们将紧紧抓住非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这个主要矛盾,加快推进工业炉窑燃煤锅炉和散煤等污染的治理。近期十部委和六个省政府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这既是一个大气治理的攻坚方案,也是一个企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方案。”刘炳江称。
刘炳江介绍,目前,在“2+26”个城市用的是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调整的试验区,到下个月底,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的通道“2+26”各城市完成以电替代煤300万户以上,纳入到2017年淘汰清单的4.4万台燃煤小锅炉全部清零,基本完成电力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工作,2017年采暖季完成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