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来了 中国企业做好准备了吗?
发布时间:2021-09-06 16:07
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随着各地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陆续落地,对企业来说,一场马拉松式的“大考”已经到来。“双碳”目标意味着经济增长模式的彻底转变,且转型时间紧迫,企业必须要找到边降碳边发展的道路。中国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
多家企业提出时间表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发展部中国区负责人、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接受中新网等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根据调查,目前有近四成受访企业表示有明确制定碳中和的时间表和减排计划,在领军企业中,这个比例有望在三年内增加到80%。
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近期对化工、建材、金融、消费、物流、电子制造等21个行业的110多家领军企业开展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半数企业表示要在未来五年内成为行业减碳先锋,近九成企业希望达到碳治理的行业平均水平,这一信号体现出企业总体对减碳充满信心。
今年6月份,滴滴出行、比亚迪等多家企业表示,将力争在2021年底前明确“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逐年降低出行流通领域碳排放强度。
多家钢铁、石化等行业巨头也提出提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石化提出,力争比国家目标提前10年,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宝武钢铁也提出,力争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此外,国家电投、大唐集团、华能集团等多家电力企业也提出各自实现碳达峰的时间表,与国家2030年的碳达峰目标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前。三峡集团称,力争于2023年率先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就要大搞技术改造?
对于企业来说,减碳需要在哪些领域投资?熊宜指出,一般情况下包括设备改造,就是想让这些设备变得更自动化、更节能。期间可能包括对研发、供应链、材料等方面的投入。此外,还有投入软件、数字化系统以及相关的服务咨询。
上述调研也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企业表示,会把数字化技术运用于企业的碳治理。
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服务业务中国区负责人陈蔚蔚解释说,想要减碳就要知道目前消耗了多少碳,这需要现场的一线设备互联互通,实时获得碳排放情况,然后再将这些信息收集上来,分批处理,从而得出下一步的举措。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的系统来实现。
但熊宜认为,对中小企业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大搞技术改造。他解释说,其实数字化技术和低碳不是分开的。利用数字化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同时,也通过这种低碳手段来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比如包装的低碳,把原来比较贵、且不可循环的材料,替换成可循环、更低碳的材料。
高耗能行业平均5-8年回本
熊宜认为,每个行业或者企业的投入、回报并不相同。从长期来看,水泥、化工、钢铁等高能耗行业的平均的投入产出还是比较长的,5至8年是个平均数,比如:在光伏、新能源的储能方面的投入,在软件数字化咨询服务方面的投入等。
但是如果具体到某一个系统,比如微网等系统,其实相对没有那么大的投入,大概一年以内,就能收回投资。如:地产、部分交通运输业等可能会用这种速赢的方案。
防止“运动式”减碳
对于一些地方出现的“运动式”减碳等问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4日在服贸会的一场论坛上表示,应该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能力,不是降低增长速度,更不是在不具备绿色技术的情况下,人为打乱正常的供求秩序。
解决这一问题,熊宜表示,要做好顶层规划。比如:在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时,地方或者企业要对用能需求、结构有清晰的了解。在这个曲线里面,哪些可以用新能源去补充或者替代。这个规划做好了以后,再去决定怎么投资,就会减少盲目性。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庞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