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9-05-10 16:48
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基本概况分析:定义、分类、产业链
关键词:生活垃圾 环保设备 环保管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定义,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
生活垃圾具有产生量大、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有机质,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及散发恶臭等特点。其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煤灰、厨渣、果皮、塑料、落叶、织物、木材、玻璃、陶瓷、皮革和纸张以及少量的电池、药用包装材料铝箔、SP复合膜/袋、橡胶等。
一般而言,可以将生活垃圾分为两大类,即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可分为三大类。
生活垃圾产业链包括四个板块:生活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产业、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产业、设施设备制造产业以及运营服务产业。现阶段比较推崇的生活垃圾产业链模式是“3R”模型。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资源化(Recycle)”。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一定的结构在生态系统内相互影响和作用,使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发展。一个成熟而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完整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效系统。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也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这一循环产业链中,生产者当然是生活垃圾的制造者,即居民;消费者是具体负责垃圾回收处理的中介组织,即资源的回收系统;分解者则是再生资源的利用系统。相对于自然界中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既可以是出于生产领域的企业组织,也可以是自然环境。经过垃圾的分类处理,可回收利用的资源物质会继续进入生产领域,而其余的废弃物将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最终在交付于大自然。
因此,垃圾处理产业通常也被称为“静脉产业”,就像人体通过静脉回收旧血液后再造新鲜血液一样,将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化,要从战略化的高度进行考虑和实施,按照回收,拆解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处置这三大系统来建立社会化的废物回收利用产业体系,进行产业化发展、企业化操作,进而使其形成一条遵循循环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链。在实际应用中,“3R原则”是指导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链高效运作的核心原则,作用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人口增长与城镇化推进,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清运量不断攀升
伴随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人口10年内增速达到35.49%,2000年,我国总人口数为12.67亿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59亿人,截至2018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13.95亿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亿人,占比为59.58%,这给城镇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压力,尤其是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7年,202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194.4万吨,处置量达到20084.3万吨,处置率达99.5%。202个大、中城市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是北京市,产生量为901.8万吨,其次是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产生量分别为899.5万吨、737.7万吨、604.0万吨和541.3万吨。前10位城市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5685.8万吨,占全部信息发布城市产生总量的28.2%。
垃圾产生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垃圾清运量的不断攀升。2009-2017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总体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到2017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了21521万吨,同比增长5.69%。
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与处理量不断提升
垃圾产量与清运量的不断增加,给生活垃圾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7年,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以及处理量不断提升。2009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为35.61万吨/日,拥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567座。截止至到2017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67.99万吨/日,拥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1013座。
2009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11232.2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1.4%。截止至到2017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21034.2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7%。
我国目前生活垃圾处理仍以卫生填埋为主
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卫生填埋、垃圾堆肥和垃圾焚烧等。2009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11232.3万吨,2016年为19673.8万吨,2017达到21034.2万吨,其中卫生填埋量为12037.6万吨,占比约为57%;焚烧量为7589.3万吨,占比约为40%;其他无害化处理量占比仅为3%,说明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还是以卫生填埋为主。
垃圾焚烧将成为未来生活垃圾处理主流方式
由于用地紧张和二次污染等问题的存在,尤其在中国东部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人口密度大且土地资源紧缺,填埋这种垃圾处理方式的发展已经遭遇了瓶颈。
和传统的堆肥、填埋等处理方式相比,焚烧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等优点,更能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对减量化和无害化的要求。并且焚烧处理的方式还能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这些优势使得垃圾焚烧处理在近些年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焚烧垃圾场的数量从2005年的67座增长到2017年的286座,焚烧垃圾处理量由2005年的791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8463.3万吨。焚烧处理率由2005年的9.8%上升到2017年的40.2%。
由于焚烧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填埋量,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占用的土地容积;在焚烧过程中可以彻底分解各种有机物,特别是有害有机物,从源头防止这些有机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可以避免在有机物降解过程中产生渗滤液、恶臭和温室气体——甲烷;同时还可以在焚烧垃圾过程中回收一部分热能,如余热发电。因此,焚烧已经成为各个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垃圾焚烧处理比例较低。瑞士垃圾焚烧处理比例高达80%,日本和丹麦分别为73%、70%,而中国仅为40%。在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下垃圾焚烧将是大势所趋。
未来,垃圾焚烧将逐渐成为我国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20年的目标为54%。新增焚烧能力继续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且项目平均规模相对大,并随之逐步向中西部及二三线城市转移但项目平均规模有所下降。商业模式上垃圾焚烧已从传统BOT向DBO、O&M、EPC等延伸,未来将逐步向PPP模式发展,并转战综合环境服务。
关键词:生活垃圾 环保设备 环保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