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产业是“危机重重”还是“涅槃重生”?
发布时间:2018-08-06 16:38
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让环境产业快速成为热点产业被广泛关注。资本开始聚集、企业大量涌入、市场发展突飞猛进。但近段时间,大力发展环境产业的热情,像猛然间被泼了一盆冷水。多家上市环保公司陷入债务危机,行业收益严重下滑,多家企业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很多环保企业反映资本市场遇冷,行业已经迎来了融资瓶颈期。
大热之下,突如其来的危机,让诸多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担忧之声四起,也有人感叹环保市场是“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的确,严控金融风险,使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持续收紧,PPP项目规范化调整等,让企业面临新的融资困境,一部分企业已经因此受到了严重打击。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认为,环境产业是为数不多的需求不断释放的好产业,也是供给与需求错配严重、资本杠杆局部过大的危机中的产业。但是傅涛强调,一部分企业活的不好,一部分企业在不断创新并且活的很好,这才是最好的行业发展状态。相反所有企业都活的很好,就会不思进取,影响行业的发展。
“优胜劣汰才是良好的市场机制,目前遇到的困境,恰好预示着环境产业即将进入更好的时代。”
金融收紧,危机之中是转机
十年之前,环境产业正处在粗放发展的时期,相对于房地产、钢铁等投资收益率高的行业,投资环保行业利润率仅8%-10%甚至更低,资本还看不上环保行业。
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很多领域资本放大受到限制或者扭曲。这轮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广泛,威力巨大。为应对金融海啸带来的危机,2008年11月,国家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力图扭转危局。
随着“四万亿计划”的实施,如铁路投资成为主力项目,仅2009年一次性获得1.5万亿的投资额度,当年度的投资就翻番至6000多亿元。而这一时期,积攒了大量市场能量的环境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尤其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为少量能够承受起重资产之重的行业之一。一批金融资本开始关注环保行业,环保行业一时间成为资本新贵,一大批环境企业也在这一时期受到资本的推动,成功上市。
傅涛指出,这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当时的行业繁荣。近几年PPP项目的火热,更催化了这种繁荣。
吴晓波在《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写道,2008年启动的“四万亿计划” 在随后的几年里形成了炙热的投资热浪,但是因为内需消费,无论从品类还是商业模式创新上,始终没有寻找到突破口。
所有的产业发展都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特殊时期带来的推动力,也让环保行业经历了“揠苗助长”的过程。这种快速铸就的繁荣,基础并不牢固,也为环保行业埋下了隐患。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的首战,而金融风险恰是当前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国家严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开始在环保行业趋冷,此前叫好不断的PPP项目也被下了回归本质的“紧箍咒”,一部分依靠PPP项目大刀阔斧展开市场布局的企业,因此危机重重。
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环境支付意愿在强化,但支付能力却在弱化;一方面一直忙着抢占市场的环境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愈发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可能会面临退出的命运。“但不可否认,这也给资金宽裕的企业带来了产业整合的机会。”
北控水务集团高级副总裁于立国在2018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曾表示,环保行业在发展中已出现一些不健康因素,别说“蓝海变红海”,甚至是有些“发紫”了。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次优胜劣汰、洗牌重组的过程。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生存下来。
重新洗牌,就必然预示着“一部分是危机,一部分是转机”。
面对近年来环境产业的热潮,很多企业选择了理性和谨慎,那么这个时期,恰好是这类企业的上升期。
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在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曾表示,PPP问题挺多,风险还是比较大。大家一窝蜂上去,但实际上行业还没有一个项目走到成功阶段,很多问题还不清楚。好的水运营或水厂项目,其实比PPP项目更有价值。但桑德也并没有在PPP市场中旁观,而是根据自己的战略和优势参与并中标了一些项目,如桑德联合体中标海口的两个项目,以及通州潮白河PPP项目等。
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也表示,企业投资还需冷静,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项目。机会来了,一定要先评估自身实力。过分冒进,机会实则成了陷阱。他坦言,博天去年才刚上市,如果早点,也难保证自己不会“疯狂”。而今年年初成功上市的鹏鹞环保,由于准备上市,放缓了对大热的PPP项目的投资。在金融收紧的大环境下,企业资金反而相对充足,市场布局潜力可期。
傅涛认为,接下来,不断折翼的企业或许将通过出售资产和股权出让等形式,继续寻找出路,行业整合并购趋势将会愈加明显。
真需求释放,市场依然在扩大
与危机相对,是环保市场真需求的释放。据预测,未来几年环境产业有万亿市场空间急需释放。
环境产业在经历了点状服务的“1.0时代”、面向效果的“2.0时代”后,拉开了环境产业“3.0时代”的序幕,环境的真正需求开始释放,环境产业不再是甲方的成本中心,而要为甲方创造价值。
傅涛认为,如今,环境产业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点”、“面”的治理,而是与社会、经济、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化、系统化的服务,是以效果为导向的系统质量的提升。环保真需求正在最大化的释放出来。
近年来,不仅环保督查不断趋严,生态文明建设也已经成为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方政府面临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环境产业伴随着最广大人们群众需求的不断提升而发展。如备受关注的雾霾防治、黑臭水体、农村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问题,给环境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带来的市场热点也还在持续。根据E20研究院的预测,仅以黑臭水体为核心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市场空间就超过2万亿。预计“十三五”期间危废处理行业市场空间将达到2000亿…… 一系列环保细分市场在持续释放。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由于核心技术优势,能够切实解决环境问题,我们也看到很多技术型环境企业已经受到真需求市场的影响,正在快速崛起。
市场在扩大,部分环境企业的生存为何依然如此艰难?
不可否认,这种艰难境地,首先很大程度上由于早期资本强推而埋下的隐忧所致。虚胖的环境产业,在快速发展中,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内功修炼都没来得及跟上。其次,一些企业在政策利好的环境中,迷失了自我,风险防控意识减弱,大肆扩张、过于冒进,追求快速的市场布局,一些企业或许忘了,危机已经悄然而至。
同时,傅涛指出,环境企业生存如此艰难,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市场并没有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大规模的黑臭水体治理,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治理效果并不明显。
真需求不断释放,想要在市场中持续稳定发展,必然需要真正贴近用户的需求,颠覆传统的靠钱、靠关系、靠政府补贴的对付方式,站在用户的角度,真正系统化解决环境问题。
阵痛之后,产业必然涅槃重生
一方面,环境产业万亿市场空间急需释放;一方面,受融资环境紧缩的影响,供给侧呈现出融资难、盈利不足的问题,给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两条线叠加在一起,可以看出产业的重心在发生转移。”傅涛认为,“温床”不会永远都有“温度”,原来靠钱、靠关系、靠政府补贴得以生存的企业,必然被取代,技术时代正在重新到来。产业正在经历的危机,既是暂时的,也是特殊发展环境带来的必然。环境企业真正迎来的是“涅槃后的重生”。
近几年,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资源要素条件等都发生较大变化,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李克强总理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难以为继。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才能迎接新的产业革命。
这样的背景下,环境企业更应该寻找的是不断转型升级的路径。环保项目运行动辄10年、15年甚至更长的周期,资金压力必然很大,依靠短期内不断融资或把短期的银行贷款拿来做长期投资,无疑会给产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很多企业的事例也正印证了这种风险的威胁。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也建议广大环境企业:“不要将目光盯在资本运作、拿项目上。应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三年前,环境产业还在突飞猛进的时候,傅涛就曾在E20圈层年会上指出,80%以上的环境企业在五年内会终结,没有技术含量的、没有价值的公司将很难生存,存在必须要具有价值,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这种整合明显加速。
在1.0时代,追求达标万岁,只要稳定运营、不出现恶性事故即可,谁的成本低、谁的关系好,就能拿到好项目。在这个背景之下,技术被弱化,相对来说投资的比重更大。进入2.0时代后,如何实现技术最优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3.0时代对技术要求更深,需要技术深入到用户的供应链里面。要求真正懂甲方的产业,才能创造价值。
如今项目越来越综合、体量越来越大,仅为追求项目的综合肯定不能作为目标,能够系统化解决甲方的效果需求,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而这也是当前,一体化市场快速发展,不少企业纷纷转型系统综合服务的原因所在。
在此态势下,未来环境企业之间基于环境治理效果的竞合会持续加强,具有独特技术的环境细分领域技术公司将迎来更多机会。
这一时期,以“治理环境病”为己任的中宜环境医院,思路更加清晰。在宜兴市环科园的支持下,联合宜兴市及全国范围内细分领域内优秀的“医生”,共同为被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困扰的“患者”寻找合适的、优秀的施治方案。为地方政府提供系统的环境问题解决方案。
同时,从另一方面,“新时代背景下,行业的交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环境企业还需要找到一条少花钱、不花钱甚至挣钱治理生态环境的路径。”这条代表未来的路径叫“两山产业”,就是在绿水青山的循环增量中创造金山银山的产业。
“亿利治沙”的企业实践,其实已经给很多环境企业带来了启发。
亿利走进库布其治沙30年,独创“生态、产业、治沙、扶贫”平衡驱动的商业模式,治理沙漠面积达1.27万平方公里,为全球最多;绿化库布其沙漠达6000多平方公里,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2017年,在亿利集团组织的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发来贺信。总书记说,荒漠化防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库布其治沙模式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 提供了中国经验。亿利集团治沙的行动实践,探索了“两山论”的落地价值。
傅涛认为,目前的现状是需求决定供给。在 “两山论”与“创新”的影响下,过去的一年,环境企业纷纷进行着战略的转型与升级。
“部分具有战略思想的企业已认识到转型的必要性,而且这种转型正是地方政府需求的上移,带来的企业战略的生态化转型,是自我供给能力提升的战略方式。”傅涛介绍,如北控水务集团发布资金管理平台、运营管理平台“双平台”战略,向相当轻资产企业迈进。首创集团携旗下环保企业首创股份、首创环境、首创博桑、首创思泰意达发布“首创·生态+”发展战略,以现有的水务、固废、大气、资源化平台为基础,构建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打造“多中心生态圈”。
当然,这是一条艰巨的路,必然离不开政策的推动。从国家近期的政策中,也看出了对环境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改革力度相当大,涵盖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的全领域覆盖的收费机制。从以往税收和财政承担环境治理成本,到如今的污染者付费,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得到完善,市场化程度也在进一步加深。
一部分企业或许会在产业的大浪淘沙中退出,但也将有一部分真正贴近需求的企业不断崛起。这是产业不断重构和洗牌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讲,不是危机恰是转机。傅涛强调,这是一个新时代,一个需求真实、消费理性、注重效果的新时代,最伟大的环境企业也将在这个时代下产生。